4(第3/4页)

“你把焦点放在最夸张的案例上。”

“但那是真实发生过的,不是吗?”

莫拉叹气,“是的,我知道那起特殊案例。”

卢卡斯翻开笔记本的另一页,“一九八九年在俄亥俄州春田市,疗养院中一名女性被宣告死亡后,送至殡仪馆。就在殡葬业者准备替台子上的尸体涂抹防腐香料时,尸体开口说话了。”

“你对这类主题似乎相当熟悉。”

“因为这类事件相当吸引人。”卢卡斯迅速翻阅手中的笔记本,“昨天晚上,我查阅了一个又一个案例。南达科他州有个小女孩,从供人瞻仰遗容的小棺材里醒来;爱荷华州首府第蒙市,有个男人的胸膛真的被切开来,直到那时候,法医才发现他的心脏还在跳动。”卢卡斯看着莫拉。“这些都不是乡野传奇,是有文字记录的实例,而且为数不少。”

“我并不是要争辩这种事情不会发生,因为显然已经发生过。停尸间里曾经有尸体醒过来,古老坟墓也曾在挖开后,发现棺材盖内有抓痕。因为民众是如此恐惧,所以有些棺材业者会卖一种配备有紧急求助电话的棺材,以便你被活埋时可以求救。”

“设想得真周到。”

“所以,是的,这种事情是会发生的。我相信你也听过和耶稣有关的理论,有人说耶稣复活其实并不是真的复活,只是因为太早埋葬了。”

“为什么判定人类是否死亡会如此困难?那不是应该很明显吗?”

“有时候并非如此,暴露在冷空气中或淹溺在冷水中而受冻的人,看起来可能会很像死人。这次案件的无名女子是从水中捞起的,再加上几种药物的作用,使得生命迹象无法显现,也很难测得其呼吸或脉搏。”

“就像《罗密欧与朱丽叶》,朱丽叶所喝的药水让她看起来像死去一般?”

“没错,我不知道她喝的是什么药,但这种情节并非不可能发生。”

“哪种药可以产生这种效果?”

“比方说,巴比妥酸盐,可以抑制呼吸,进而导致旁人看不出来服药者究竟有没有在呼吸。”

“无名女子的毒物筛检报告里就有这类药物,对不对?苯巴比妥镇静催眠剂?”

莫拉皱眉,“你从哪儿听来的?”

“我有我的消息来源。这是真的,对不对?”

“不予置评。”

“她有精神病史吗?为什么她会服用过量的苯巴比妥?”

“我们连她的名字都不晓得,更别说她的精神病史了。”

卢卡斯观察莫拉好一会儿,眼神穿透力十足。莫拉心想:这场访谈是个错误。前一刻,她对彼得·卢卡斯的印象是有礼貌而严谨的记者,会带着敬意处理这则新闻,然而,他所提问题的走向令她不安。针对这次访问,他是有备而来的,相当有技巧地问到莫拉最不想谈的细节,也是最能吸引大众目光的细节。

“就我所知,该名女子是昨天早上从星瀚湾打捞上岸的。”卢卡斯说,“韦茅斯市消防队是第一个处理的单位。”

“正确。”

“为什么医事检验处人员没有去现场?”

“我们没有足够的人手可以派去每一个现场,而且,这起事故是发生在韦茅斯市,现场也没有明显的谋杀犯罪迹象。”

“这是由那名州警判断的?”

“当地的警察认为很可能只是意外事件。”

“或者可能是企图自杀?从她的毒物筛检报告看来?”

莫拉觉得没有必要否认卢卡斯已经知道的事情,“是的,她有可能是自行服用过量药物。”

“服用过量巴比妥酸盐,以及受冻于冷水之中,这两项因素导致死亡判定困难。当初难道不该考虑会有这种情况的可能性吗?”

“这……是的,这是应该考虑进去的。”

“然而,不管是州警或韦茅斯市消防队都没有考虑到这种可能性,这听起来的确像是有人为过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