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再平静的生活(第4/8页)

“那个人已经不在人世了,”杰森·皮特曼说,“还能怎么帮?”

“有了我们的程序,就能帮。”

第二天,CNN电视台屏幕下方滚动播出的节目预告中写的是:“‘重生’程序创始人承认,‘……当然它不是真的。’”而《西雅图时报》的头版则是,“悲伤、愈合、向前看?西雅图一新公司表示‘你再也不用这样了。’”

接下来,萨姆感觉到,全世界所有的报纸、杂志、电视台和网络媒体好像都给他打来了电话,记者们用粗鲁的态度问着各种粗鲁的问题。戴希尔说,任何炒作都是好的宣传。萨姆却觉得,那些人问的问题都很蠢,其实,谁在乎自己看到的是什么呢,就让人们相信他们想相信的好了。只有梅丽德丝觉得接受不了大家的误解,因为她比谁都清楚这个程序的情况,也比谁都了解这个程序发明者的内心。

“我真希望他们都能看到你的善良、你的大方,”她对萨姆说,“都能了解你一开始会发明这个程序的初衷。”

“为了追你?”

“为了送给我这份不可思议的礼物,为了帮助大家应对亲人的死亡。在整个人类历史上,死亡就是一件无法改变、无法逆转的事,会让人悲痛欲绝。但你改变了这一切,这是一个奇迹。”

“你这么会宣传,难怪让你负责公关工作。”萨姆故作轻松地说。

“我真希望他们能够欣赏你的聪明才智。”

“这可就难啦,”萨姆说,“只有足够聪明的人才能懂我。再说,天才在世的时候都是不被世人所理解的,等我死了,他们就会把我奉若神灵了。”

“是,但到那个时候,你就已经死了呀。”

“电脑中虚拟的我会感到满足的。”

“那对我又没有什么帮助。”梅丽德丝说。

“实际上,是对我没什么帮助,”萨姆说,“对你才大大地有帮助呢。”

* * *

在《西雅图时报》的记者采访梅丽德丝之后,《洛杉矶时报》、《纽约时报》和《伦敦时报》的记者也纷纷打来了电话,但记者们都在指责她利用死亡,从他人的悲伤中获利。“我们只是帮助人们在伤心过后重新振作起来,”梅丽德丝一开始还和他们展开辩论。后来,她只是说:“我们只想缓解他们的痛苦,我们是在帮助他们度过伤心的这个阶段。”再然后,她说的是,“难道你就没有一个特别思念的人,为了和他再说说话,你什么都愿意去做吗?”最后,她就是在喊:“我们是在创造奇迹!”等她接到第五个电话时,戴希尔把话筒从她耳边拿开了。

“我是戴希尔·本特莱弗利,有什么能帮您的?”

“我是《伦敦时报》的记者玛瑞莎·圣·詹姆斯。我之前就对麦克斯维尔小姐说过了,有人说你们公司是利用人们的痛苦、悲伤和死亡来获利。”

“恰恰相反,”戴希尔说,“制药公司、烟草公司、军队、医院、火葬场、殡仪馆、肿瘤专家、巧克力厂商、律师、人寿保险公司、医疗保险公司、军火制造商、SUV厂商、吸血鬼电影的制片人、吸血鬼小说的作者、吸血鬼电视剧的制作人、过山车的生产商,他们才是……”

“过山车的生产商?”玛瑞莎打断了戴希尔的话。

“他们制造过山车就是为了通过那种刺激提醒你,你只能活一次,人生苦短,及时行乐。”戴希尔解释道,“不管怎么说,有很多行业都是利用死亡来赚钱的。”

再后来,一些宗教媒体也参与进来了。他们显然不是那么关注技术发展,他们花更多的时间听梅丽德丝的介绍,然后形成各自的观点,而一旦他们有了自己的观点,就会紧抓不放、追问到底。《信仰者月刊》有一天凌晨四点给梅丽德丝的手机打来电话,问她有没有担心过这个程序会把人送进地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