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纪事之我主沉浮 第五卷 大结局之我主浮沉 第四十四章 夺门之惊变(第4/5页)

正月十五日,武清侯石亨、副都御史徐有贞、都督张、张、左都御史杨善、太监曹吉祥密议筹备迎太上皇复辟,并在孙太后的默许下,联合隐于锦衣卫和禁军中的孙氏族人,于十六日夜控制了北京城的关键城防。

正月十七日凌晨,徐有贞等人冲入南宫将朱祁镇拥入轿中,连闯数道宫门,终于在黎明前来到奉天殿。

这是新的一年第一个早朝的日子,天刚蒙蒙亮,聚集在午门外等候早朝的百官听得宫中钟鼓齐鸣,以为景泰帝龙体康复,个个面带喜色,待众臣依次进入奉天殿才惊恐地发现龙椅上已经换了皇上。

来不及细想,随着礼官高唱“太上皇复位,百官朝见”,众臣立即诚惶诚恐地列班跪拜朝贺,山呼“万岁”。

至此,明英宗朱祁镇复位,废景泰年号,改元天顺,史称“夺门之变”或“南宫复辟”,时隔八年之后,朱祁镇重新坐在奉天殿的龙椅上,这一年,他三十一岁。

正月二十二日,明英宗杀景泰帝宠臣兵部尚书于谦、吏部尚书王直。

二月初一,废景泰帝为王,迁往西内。

同时废除景泰帝生母吴氏的皇太后名号,仍称“贤妃”。

二月十九日,王薨于西宫,时年不满三十岁,以亲王礼葬于西山。

其所有妃嫔被迫令殉葬,其中王元配汪氏因在景泰三年阻止其改立太子有恩于明英宗故得以幸免。

三月初六,朱祁镇宣布将其长子朱见改名朱见深,重新立为皇太子。

五月,命孙太后之兄会昌侯孙继宗督五军营戎务兼掌后军都督府事,执掌统兵卫戍京师之大权。

此前孙继宗已经以夺门之功进封侯爵,加号奉天翊卫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柱国,身免二死,子免一死,世袭侯爵;已去世的父亲孙忠,也被加赠太傅、安国公,改谥恭宪。

孙太后之弟孙显宗进都指挥同知,孙氏一门十七人被授官职。

尘埃落定时,不管曾经的恩怨积了几重,回首凝眸间难免总会生出几分悲悯和感伤,朱祁镇扶着孙太后走出乾清宫,来到宫门口露台前石台上的金亭中。

望着沐浴在朝阳中的金亭子,孙太后半晌无语。

“母后,祁钰是病死的!”经过了八年幽禁生活,朱祁镇变得更加少言寡语了。

但是他内敛沉稳的功夫显然还是没有修炼到家,在与孙太后无言的较量中,他输了,所以他先开的口。

“皇上!”孙太后哑然,“你在怪他,也在怪母后!”朱祁镇并没有马上否定,他只是木然地摇了摇头。

“别怪母后,也别怪祁钰。祁钰在乱局危困中承继大业,于国有功,于民有情。虽然对于你,他做得有些过了。可他终究是没有痛下狠手。你想想,在他膝下无子的情况下,你却在南宫接二连三地诞下皇子,若他真是想斩尽杀绝,让你绝子或是暴毙,他做得到。”太孙后缓缓说道,她轻移凤履,一步一步缓缓走下石台。

置身在金亭之中,看不到它的特别之处,可是走得远些回眸而望,才发现它是那样的神圣。

这两座鎏金铜亭坐落在乾清宫露台两侧的石台之上,金殿深广各一间,圆形攒尖式的上层檐上安有铸造古雅的宝顶象征江山社稷掌握在皇帝手中,所以才被称为江山社稷金殿,也称金亭子。

“母后,今日带儿臣在这金亭中问话,是否想要当面训诫、提点儿臣?”朱祁镇仿佛悟到了。

“祁钰是个聪明的孩子!”孙太后望着朱祁镇缓缓说道:“有的时候,他比你聪明。所以母后想让他得以寿终正寝!”“母后,儿臣在南宫的时候确实无数次想过要亲手杀死他,可是当儿臣出了南宫,重新坐在金殿上俯视群臣的时候,儿臣改了主意。再次主掌权柄,实属是上天厚眷,儿臣若不能励精图治、造福社稷与苍生,倒不如永远被囚于南宫的好。所以,儿臣不会为了泄私恨,而害了二弟。”朱祁镇目光炯炯,在明媚的太阳下闪出异样的光泽,让人不能置疑、不能不从,这便是天子的龙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