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纪事之我主沉浮 第五卷 大结局之我主浮沉 第四十二章 乾坤一朝变(第2/3页)

成国公朱勇不以为然,他轻哼一声道:“说得如此冠冕堂皇,谁不知你打的如意算盘。蔚州是你老家,你不过是想将皇上和五十万大军带回老家好向左邻右舍们炫耀一下你的威风!”王振反倒笑了,他冲着几位大臣拱了拱手,又指了指路边的田亩说道:“你们看看,这万顷良田眼看到了秋收之际,五十万大军一过,这万顷良田都会毁于一旦,我这是何苦呢?”“王振,就算你巧舌如簧,说得天花乱坠,我等也不会再任由你左右皇上,将大军引入危境。今日大军必须改道!”邝野朗声说道,面上是不容更迭的坚定。

“呦?难不成你们想学陈玄礼来个马嵬之变?”王振的面色突然阴沉下来,尖锐的嗓音中散出一种无形的杀气。

“如果你自比杨国忠,乱政惑国,我等学学陈玄礼又如何?”一语不合,又成箭弩相峙之势。

不知是忌惮于老将军们的虎虎之威,还是自己想清楚改了主意,半个时辰之后,王振派人面见朱祁镇,大军调头改道,重新走上南下返京的捷径。

只是在这一折一返的过程中,耗费了数日。

然而正是这屈屈数日,便改写了大明王朝的历史。

大军行至狼山附近,瓦剌军不出所料追了上来,面对近在咫尺的危险,朱祁镇听从王振的建议,以恭顺侯吴克忠领三万精兵殿后,又派成国公朱勇领五万兵马阻击,如此设下两道防线之后,便带着大军仓皇南逃。

八月十日,大军到达宣府,追兵暂时受阻,天也彻底放晴了,上下皆得到喘息有重见天日之感。

此时对于是停是走,军中又有两派意见相左。

以张辅为首的老臣认为在宣府不必停留,补充粮草饮水之后立即急行回京。

而王振和一班儒臣则认为危险已除,加之连日赶路兵困马乏,应该休整几日。

朱祁镇又一次听从了王振的建议,直到恭顺侯吴克忠、成国公朱勇被瓦剌军全歼的消息传来,才在一片慌乱中仓皇出逃。

此时的朱祁镇已然方寸大乱,除了下令快马加鞭急行奔袭,他不知自己还能做些什么。

八月十三日下午,大军行至一处名叫“土木堡”的小山丘暂作休整。

此处距京城三百里,距怀来仅二十里,眼看着重归京师,朱祁镇一直提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他此时只是觉得这次出征太过窝囊。

他真不知自己该如何去面对在京城留守的曾经冒死相谏劝他不要亲征的吏部尚书王直等官员。

同样,他也不知该如何去天坛、地坛和皇陵、宗祠祭祀,更不知该如何面对后宫那些对他顶礼膜拜将他视为真龙天子的后宫妃嫔、如花美眷。

最重要的是,该如何去面对母后呢?这应该是自己登基以来,第一次独掌乾坤,而独断专行的结果竟然会是如此不堪。

唉,窝囊。

他想。

所以军队停在土木堡,当百官们劝谏让他速速启程的时候,他犹豫了。

似乎天地之间只有一个人能理解他,那就是王振。

他在百官一片劝谏之声中力排众议,说运送粮草辎重的千余辆车队还未赶来,大军应该略作休整,待点齐车马后再启程。

就这样,在土木堡的林间,朱祁镇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

八月十四辛酉时,朱祁镇下旨要车驾起行,然而此时,敌军已经逼近。

几十万大军被瓦剌军围在高坡之上,一时难以全歼,可是此处地势较高附近没有水源,人马两日饮不到水自然饥渴难挨全无抵抗之力。

英国公张辅等人力劝朱祁镇派亲信杀出重围,调宣府和怀来驻军相助,这样就会在也先的兵马外围再形成一个巨大的包围圈,如此内外加击,里应外合,有望转危为安,反败为胜。

朱祁镇当即应允,立即派人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