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纪事之龙凤情殇 第五卷 逍遥烟浪谁羁绊 第四十六章 开口与谁亲(第2/3页)

“好主意!”朱瞻基面露喜色,紧紧拥着若微思绪渐明。

第二日下了朝,朱瞻基便换了衣裳带着亲随去通州码头暗访,果然很快便知道了大概。

朱瞻基身着便服,虽然只是一件很普通的藏青色袍子,头发用同色的发巾一束。以这样的装束走在大街上,十个人中倒有两三个和他穿的一样,看起来明明很普通,肃穆的神色也不见出奇,只是在人群中悄然而立,还是有一种说不出的高贵与幽雅。

跟在他身后的贴身护卫颜青警惕地看着周遭往来的路人,生怕有个闪失。

朱瞻基在码头上转了转,随即指着附近一处客栈说道:“进去看看!”

“是!”

一进门,自有热络的小二上前招呼,坐在大厅临窗的位子,一壶淡酒,三两个小菜,朱瞻基自斟自饮。

“爷!”颜青出言相阻,“这等地方怕是腌■了些,爷要是饿了咱们就回府去。”

朱瞻基笑着看了看颜青:“你是第一次随我出来吧?”

颜青面上微窘点了点头。

“当年追随爷爷北征,在漠北极地汲溪水而饮、捧雪而充饥,那样的苦我也甘之如饴。而每到农忙时节,爷爷又命我于田间地头与老农扶犁,入农家品豆饼、番薯、菜粥。如今此处的饭菜比那时自然是强了不知多少。所以你自可放心。”朱瞻基声音低缓,面色柔和,那表情分明是风淡云清,可是举手投足间的气势与风华却如同熠熠明珠,耀眼得很。

颜青心中感慨,难怪圣上会如此看重皇太孙。果然是贵而不骄,贤而不迂,人中之龙,令人敬重。

此时一位中年妇人手提食篮进得店内:“小二!”

小二立即上前:“陈嫂子,陈大哥的病好些了?”

“好些了,所以特意做了些素斋过来看看静云师太。”中年妇人一边说,一边向楼梯口走去。

小二上前相拦道:“陈嫂子有所不知,师太昨儿就离京了。”

“什么?走了?”那中年女人面上满是意外之色,怔怔地说道,“不是说还要在此处住些日子,还要去西山会友吗?这怎么说走就走了?”

店小二凑到中年女人身边,低声说道:“还不是唐赛儿闹的,官军为了抓她,现在到处在抓出家的妇人,现在不走还留在这里等着被官军抓?”

“唐赛儿?唐赛儿是谁?师太跟她又有何干系?”中年女人满面疑色。

朱瞻基的唇边渐渐浮起一丝笑容,若微说得对,看来街头巷尾茶馆酒楼中往往会有意外的收获。

小二就像说书先生一般讲开了:“山东有个寡妇名唤唐赛儿。是山东蒲台林三之妻,略识文字。其夫被官府逼死之后,就削发为尼,自称佛母,传教于山东蒲台、益都、诸城、安丘、莒州、即墨、寿光等州县之间,贫苦民众争先信奉。她就立志为夫报仇,这不纠集了附近的州郡数万民众,造了反,所以官府现在正在通缉她!”

“啊?竟会有这等事?”中年女人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

而东边墙根底下那桌儿的客人也随声附和道:“正是,正是,在下也听说了。听说那唐赛儿能知生前死后成败事,又能剪纸人纸马互相争斗,如需衣食财货等物,用法术即可得,厉害得不得了!”

“有这么玄?我不信!”西墙下一位大汉嗤之以鼻。

“听说她是在扫墓归途偶得一石匣,内藏有宝剑兵书。经日夜学习才通晓诸术,有人说那是诸葛亮遗留下来的兵法!”

“即使如此,那山东的百姓好糊涂,放着好端端的日子不过,为何要起义造反呢?”

店内的客人开始议论纷纷,只听一人忽然说道:“你们是在天子脚下,不得而知那山东百姓的苦楚。”

“哦?说来听听!”

“朝廷为营建北京紫禁城、修治会通河,再加上连年北征蒙古,耗资巨大。山东是负担最重的地区,又逢连年水旱天灾,百姓都以树皮、草根为食,卖妻鬻子,老幼流移,无以为生。这时候有人起事,劫官府放库粮,自然是一呼百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