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纪事之初入深宫 第五卷 雨打梨花深闭门 第二章 玄虚(第2/3页)

王贵妃会意,低笑着说道:“万岁,马公公手下的小太监,有几个是通音律的?能知道在弹琵琶就不错了,怎么还会辩出曲目来?”

朱棣点了点头,扫了一眼马云:“东宫那边,一切太平?”

马云立即答话:“是,今日一早,太子妃就令皇太孙移驾东宫,如今正在检选,司礼监黄公公也侍候在侧!”

“好,你去吧!”朱棣仿佛倦了,身子向后一歪,闭目凝神,不再言语。

马云与王贵妃对视一眼,目光中尽是感激之色,这才弓身退下。

太子东宫大殿之上。

太子妃居正位,皇太孙朱瞻基居左下。

十名盛妆少女分列两排站于殿内。

当值尚仪手拿名册,一一念其姓氏,介绍其籍贯、出身,家世、才学。

朱瞻基面沉似海,默不作声。

太子妃微微示意,东宫大宫女慧珠手捧托盘,跪在朱瞻基面前,托盘之中放着三块玉牌,示意朱瞻基走到殿中,将玉牌交给中意之人。

可是朱瞻基迟迟没有动作。

整个大殿气氛凝重,压抑得让人有些喘不过气来。

司礼监黄俨心知肚明,却不敢有半分怠慢,只得示意尚仪女官又把名册重新念过,于是十位待选淑女再次一一行礼。

太子妃面色越来越难看,看来昨晚对瞻基的谆谆教导都付之东流了,许是站得太久了,又许是太过紧张,殿中居然有一名身形娇小的待选女子,竟然昏了过去。

太子妃此时不得不开口说道:“皇太孙以仁孝之心为诸行之首,在选妃之事上也不愿擅专,如此甚好,就从了皇太孙的心愿,请黄公公去往柔仪殿,禀万岁与贵妃娘娘旨意后再做封赏吧!”

此语一出,众人皆长长松了口气。

待选秀女被尚仪等女宫引领着行礼后退下,她们刚一退下,太子妃张妍重重一掌拍在案上:“基儿今天此举是何意思?”

皇太孙朱瞻基站起身形,在太子妃面前跪下:“母妃自然知道孩儿的意思,为何还要苦苦相逼?”

“殿下!”慧珠忍不住插嘴道,“娘娘也是无可奈何,这都是万岁的意思,咱们娘娘能去跟万岁争辩吗?就是太子殿下,也不能违背圣意呀!”

朱瞻基低头不语,一脸激愤。

正在此时,殿外走来一人,正是太子妃之母彭城伯夫人。

一入殿内,看到孙儿跪在当场,立即过去相扶,“基儿快起来,我与你同去面圣,我倒要以亲家的身份去问问万岁。为何言而无信?当初若微进宫,就是钦定的皇太孙妃,如今这么多年过去了,且不说我们的悉心教导,就是你们俩的情义,怎么能这样说断就断,居然连以嫔妾身份入侍皇太孙府这样退而求其次的要求都不允,生生地把你们拆散,这是为什么?”

“母亲!”太子妃又急又恼,冲着慧珠连连使着眼色,慧珠明白,立即走到殿外相守。

“母亲莫急,基儿,你也先起来!”太子妃张妍定了定神儿,这才说道,“母亲,基儿不懂事,难不成您也没看出来吗?万岁此举,名为否定若微,实则是对我们的一种提点,这几年父亲与两位兄长的官做的越来越大,如果若微再入主东宫,恐怕万岁便不能安寝了!”

听太子妃如此一说,彭城伯夫人立即手抚胸口:“我的老天,千算万算,没想到这一层!”随即又像是猛然觉醒,“可是,你兄长与父亲的官都是自己用血汗换来的,这些年在天寿山督建帝陵,在北京修建宫苑,连你嫂嫂生产,父亲大寿,都没有回来一日,我们张家的荣耀可都是自己实打实干出来的!”

太子妃长长叹了口气:“母亲忘记了,君心难测,很多事情是没有道理可讲的,况且,如今东宫刚刚太平了些,可是汉王与郑王无时不在暗处盯着我们的错处,我们不能因小失大,因为若微一事与陛下相争,况且争也争不出结果,我们如今只有恭顺,才可将东宫的贤名继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