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第2/4页)

接着,毛泽东引用古典小说《封神演义》里的一个故事作比喻说,当年姜子牙下昆仑山,元始天尊赠了他杏黄旗、四不像、打神鞭等三样法宝。现在你们要出发上前线,我也赠你们三样法宝,这就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黄佑国在南洋出生长大,平时接触的人大多也是福建广东一带的人,毛泽东那口浓重的湖南腔他大多都听不懂,但毛泽东留给他的印象却非常好,他觉得毛泽东非常亲切,随和,平易近人。他甚至于怀疑他所见到的这个毛泽东,是否就是人们传说的那个比神还伟大的毛泽东。

两天后,黄佑国被编入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三四三旅,随旅长陈光的部队开赴晋东北抗日最前线。短短时间内,就先后参加了平型关、广阳、陆房、梁山等地的战斗。由于是属于机工之类的后勤编制,黄佑国的主要任务就是负责后勤供给保障,整天开着运输车在后方和战场之间没完没了地跑,这一点也不符合黄佑国的性格,和陈山子的想法一样,他从南洋回来,他的整个愿望就是要打日本鬼子。于是,他向部队领导请求不当汽车驾驶员,他说他要上前线去。

负责战地汽车运输队的是八路军的一名连长,叫郭德海,福建长汀人。当年邓子恢在福建龙岩领导闽西农民起义,和创建闽西革命根据地时,他参加了红军。后来,他所在的红军第九军团在与国民党军队展开了七天七夜的松毛岭阻击战后,开始了二万五千里的长征,他于是告别了家乡和亲人,来到了延安,学开汽车,又当上了汽车连的连长。郭德海对黄佑国这个从严格意义上说的福建同乡很关心,那种关心除了他们是同乡外,还因为黄佑国是从南洋回来的。郭德海说他的一个堂弟也从南洋回来参加抗战,也是那样,一心想上前线,已经跟随贺龙的部队到晋西北抗日最前线去了。尽管郭德海的堂弟也是从南洋回来的,但是当时,中国的老百姓对那些去南洋的人都感到很神秘,觉得他们在国外的生活环境相当优裕,他们都是一些有钱的人。所以对他们回国参加抗战的心情并不是很了解。而黄佑国和他的堂弟不但回来了,还一次又一次强烈要求拿着枪上前线,这就更让郭德海不理解了。面对黄佑国,郭德海只好耐心相劝,说其实杀日本鬼子并不是看你真的杀了几个鬼子,开汽车保证军需物资及时地送到前线,送到战士手中,一样是消灭日本鬼子。前方的战士要是饿着肚子没粮食吃,没弹药,还怎么打敌人?杀日本鬼子少了哪个环节也不行。

黄佑国经不住郭德海的一再开导,终于安下心来,当了一名汽车运输兵。汽车兵虽然没有直接上前线,但是处在战争的严酷环境当中,仍然到处充满了危险,黄佑国却根本不当一回事,任其子弹从车前车后呼呼飞过,镇定自若。有时在战斗空隙,郭德海会问起黄佑国一些非常敏感的问题,比如说等日本鬼子赶跑了,黄佑国是打算留在中国呢,还是回到南洋?黄佑国在回答这个问题时一点也不为难,他开口就说,当然回南洋去,我的家在南洋呀!我的老婆孩子还有我的爹都在南洋呀!那里还有我们家的橡胶园呀!那些橡胶树都是我和我爹还有妹妹一起栽的,我爱他们,也爱南洋,等日本鬼子一赶走,我就回南洋去!尽管黄佑国回答得轻松,但是,郭德海仍然觉察到,黄佑国的眼里,已经含着两泓盈盈的泪光。郭德海看了,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受。

根据上级的指示,决定在那些华侨抗日志愿者中吸收部分优秀分子加入中国共产党。汽车连连长郭德海觉得黄佑国完全够入党条件了,就找他谈心,想介绍他入党。结果黄佑国听了大吃一惊,好像郭德海找错人了。他反问郭德海说,你是说要介绍我加入中国共产党?郭德海说,是呀,怎么,你是不是不愿意?黄佑国说,我不是那个意思,我是说我们从南洋回来的人也能够加入中国共产党吗?郭德海说,当然可以呀,为什么不可以?听到郭德海的确切答复,黄佑国仍然还是不相信,觉得中国共产党在他的心目中是非常庄严神圣的,怎么可以想加入就可以加入的。特别是作为一个华侨,能那么随随便便,想加入就加入的吗?他对郭德海说,尽管他也很想加入中国共产党,但他更愿意接受党的继续考验,等到有一天他真的够入党条件了,那时再加入也不迟。而从黄佑国的内心来说,加入中国共产党固然可以让他激动,让他兴奋,但对他来说,他的目的是回来打日本鬼子的,把日本人从自己的祖国赶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