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T 一切经历都不会白费(第4/7页)

我也不高兴了:

“对,我找实习生就是要找免费劳动力,你要是觉得工作得不爽,明天找我来拿实习鉴定吧。”

没错,我并不是什么好人。我以自己的效率为先,而且只会帮助我觉得不错的人。

经历了两个多月的培训期和见习期,T小姐开始正式上岗,成为一名专业的记者,也成为了我朋友的下属。她负责的部分和我不同,所以我们不常见面,只是偶尔能从朋友和同行那里听说一些她的消息。

令我吃惊的是,大家对她的评价,居然大多是负面的。我的朋友,也就是她的上司,是这么评价她的:

“我觉得这个小T人还不错,挺单纯的,文字功底也还可以,但她的工作风格实在和我不合,每天就是早请示晚汇报,一点点小事都会给我写一封巨长的邮件。可能她觉得自己这样比较尊重领导,但我需要我手下的人有自己的想法,有强大的选题能力和突破能力。好多事情能做或者不能做,她其实一句话就行,但简单的事到她这里就变得很复杂,和她沟通真的很浪费时间……”

“可能是业务不熟悉,没调整好角色?她才刚到你那不到半年呢。”

“也没觉得她有多大潜力啊,我看人一向很准的。她都工作了好几个月了,除了做事细心,没看出有太大其他优点,而且她的大稿很差,不太敢发表自己立场似的,犹犹豫豫,而且越说她,她就越慢,说她说得重了吧,她就在那嘤嘤哭,也不和你做直接的沟通,急死人啊。”

一个资历很深的同行说起曾经在我手下实习过的小T,意见好像更大了:

“这个女孩儿性格有点问题,挺各色的,不太合群。”“为什么啊?”

“你说咱们干的不就是捧人的活儿吗?哪个名人有了什么作品,咱该采访就采访嘛,人家说什么,咱们就记下来就好了,大家不都是这么干的?可她不,非得想要挖点深度,挖点独家。可是,人家就给你那半个小时的采访时间,你能问出什么来呢?能把常规的问题问完就不错了,她就只好冷不丁地问一些特别不合时宜的问题……每次气氛都挺尴尬的。年轻人的通病,眼高手低。”

“所以大家不太喜欢她?”

“可不嘛,好多人都明确表示不带她玩了。因为她有时候确实挺极品的!有一次,大家一起群访,本来气氛非常和谐,轮到她提问了,她突然说,以下这个问题是本媒体的独家提问,请大家关掉录音笔,停止记录!当时全场都愣了,真的没见过她这样的。有本事就去约专访嘛,如果是大家一起采访,那采出来的内容本身不就默认是公共素材吗?”

“确实有点过分了……”

“可不!在座的记者,哪个不是她的前辈?当时整个场子都僵了,后来还是采访对象出面化解,让各位媒体大佬不要生气,然后公关公司的人把她带走了……”

做媒体,需要的是创意型人才或是交际型人才。你在本单位内,得积极生猛,做出来点确实不一样的东西,才能保证业务过关;而在外面,不一定和谁都关系处得特别好,但也得做到最起码的笑脸迎人。也就是说,做人八面玲珑面面俱到,做事却多少有点独断专行性格的人,会比较适合在这行做得长久。

很显然,我们的T小姐并不是这种人。她是一个心思挺重的姑娘,做事力求谨慎,希望每一件事都可以尽善尽美,做人方面却太有原则,完全不懂“外圆内方”的规矩。而且,她曾经多次跟我说过,她做记者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新闻理想,然而,在绝大多数人都把理想当作一个与己无关的话题时,她的这种做派显得多少有点好笑了。

或许,真的是我把她推荐错了地方吧。她本不该入这一行的。T小姐后来找过我,约在我们第一次吃饭的那家川菜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