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发配青林山当“田坎干部” 青林山的酒规矩(第2/6页)

侯卫东摸出沙州学院的毕业证和参加益杨县党政考试的分数单,道:“我参加了这次益杨县党政干部选拔考试,考过了,被分到青林镇。”

唐树刚仔细看了一眼人事局的印章,道:“这介绍信是真的,这事奇怪了,你坐一会儿。小杨,给他倒杯水,我去问问。”

小杨一边泡茶一边自我介绍:“我叫杨凤,你以后叫我杨姐。青林镇的公路被重车压得到处是坑,肯定很难走。”

这一段时间,侯卫东为了办好上班手续,见识了人事局的机关作风,此时见小杨泡了茶,又主动与自己说话,顿时对她有了几分好感,道:“路不太好,难走,灰尘也大。”

“你家里哪里的?”

“吴海县。”

杨凤显得兴致盎然,继续追问道:“你爸爸妈妈是干什么的?”

“爸爸是吴海公安局的,妈妈是小学教师。”

“你还是干部家庭,以前在农村待过没有?若是没有待过,乡镇工作可不好做。”

一个留着小分头的年轻男子走到办公室,他端着一个大茶杯,对杨凤道:“杨姐,给我点茶叶。”小杨热情地道:“苟林,又分来一个大学生,我们青林镇有三个大学生了。”她热情地介绍道:“这是苟林,去年分到农经站的。这是侯卫东,沙州学院毕业的,法政系。”

苟林用有些不可理喻的眼神看了侯卫东一眼,道:“沙州学院法政系,应该分到公检法司去。分到乡镇来,真是倒了八辈子霉。”等到苟林出了门,小杨神秘地道:“你别听苟林的,他在单位的印象不好。”

这时,办公室围了一圈的农民陆续出去了。桌子后面穿警服的中年人端起一个军用水壶喝了一大口,等互相作了介绍,这位黄公安道:“大学生,来,喝一口。”

这时,又进来了一位中年妇女,她有些畏缩地对着黄公安道:“同志,我来办户口。”黄公安不耐烦地道:“等一会儿。”那个中年妇女站在门口,眼巴巴地看着黄公安。黄公安伸了几个懒腰,活动身体,道:“今天一开门就坐在这里,若天天这样,鸡巴都要憋出毛病。”

黄公安说话很粗鲁,对农民态度也不好,有些像传说中的坏公安。侯卫东不愿意轻易得罪黄公安,接过他的水壶后就大大地喝了一口。一股火辣辣的味道,从口腔直接传到胃肠最深处。侯卫东这才知道,水壶里装着高度烈性白酒。

黄公安见新来的大学生喝了一大口,夸道:“这个大学生还可以,有点耿直。”说完就出了门,把中年妇女丢在了门口。过了一会儿,他回到了办公室,对中年妇女道:“你过来吧,哪个生产队的?叫什么名字?”中年妇女这才如释重负,站在黄公安的桌前,开始报上名字。

杨凤嘴巴一刻也闲不住,道:“派出所只有四个民警,秦所长带人去了青林山。黄公安是内勤,留下来办户口,早上开门到现在就没有断过人。”她打量了一会儿侯卫东,又道:“看你这个身材,酒量肯定不错。去年苟林来报到的时候,死个舅子不喝黄公安的酒,把黄公安得罪了。”

唐树刚拿着侯卫东的介绍信,一边走一边扇着。他坐回椅子上,压得椅子“吱”的一声,“刚才我去问了秦镇长,他让你十天以后再来。”

侯卫东走出了镇政府办公室,心道:“怎么还得等十天?”尽管心里郁闷,他还是只能回到吴海县。

与侯卫东为报到跑断腿不同,7月12日,张小佳就已经到沙州市园管所正式上班了。

沙州园管所是建委下面的一个事业单位,二级法人,主管沙州全市的园林绿化事业。小佳是园管所内勤,工作很轻闲,主要任务是守电话,接收文件,打印材料。

当侯卫东还在家里等待分配时,两人就约定每天6点下班以后通一次电话。吴海县虽然属于沙州市,但是两地通话仍属于长途,贵得要死。园管所所长是个老节约,把电话的长途功能锁上了,所以只能由侯卫东给小佳打过来。每天一次的通话成了两人最快乐的时光,长途话费却让侯卫东老妈刘光芬恨得咬牙切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