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1]出自《裘力斯·凯撒》第5幕第1场,朱生豪译。——标*者为译注,全书同。

[2]查尔斯·斯图尔特·巴涅尔(Charles Stewart Parnell,1846—1891),爱尔兰民族运动领袖,主张摆脱英国统治,实行完全自治。

[3]泪之谷(vale of tears),基督教用语,喻指苦难的人世。

[4]科尔雷恩(Coleraine),北爱尔兰城市。

[5]《金色时光》第2编第261页。

[6]《乡村图鉴》第1034页。

[7]关于“人居”,法国资深评论家勒富尼耶(在《德塞尔比:西方之谜》中)提出过一种有趣的理论。他认为,在写作《乡村图鉴》的过程中,德塞尔比一度因遭遇瓶颈而停笔。与此同时,他开始沉迷于一种叫作“涂鸦”的灵修活动,因而将书稿搁置在了一边。后来重拾书稿时,他发现书中出现了大量图表。他认为,这就是自己心目中酝酿已久的一种建筑模型,于是立即撰写了详细的说明文字。对此,勒富尼耶曾严厉指出,“除此以外,你便无法解释如此拙劣的失误”。

[8]德塞尔比暗示(《加西亚回忆录》第12页),行星运转并非夜的成因;相反,它是由某些火山活动产生的“黑气”集聚而成。他是否从别处听到这个说法不得而知;而且,他也并未就此展开论述。此外,还可参阅《乡村图鉴》第79页和第945页。勒富尼耶的评论(见《人耶?神耶?》)很有意思,他说:“很难说德塞尔比和世界大战的爆发有多大关系,但毫无疑问,他那些怪论——尤其是认为夜不是自然现象,而是贪婪、可悲的大工业导致的大气污染——肯定对大众的思想造成了极坏的影响。”[译者按:引句原文为法语。]

[9]《金色时光》第6编第156页。

[10]《加西亚回忆录》第27页。

[11]关于名字,德塞尔比(《金色时光》第93页及以下诸页)有个有趣的理论。他认为,在远古时期,最初的名字都是与人或物外表相关的粗略拟声。因此,粗糙、严酷的意义多由刺耳的喉音表示,反之亦然。他曾将该理论发挥至幻想的层次,拟定详尽的元音、辅音表,试图将它与人种、肤色、性格对应起来,以期最终仅从一个人名字的字母组成(考虑到语言差异的存在,名字已事先“合理化”),就能鉴定他的生理“群组”。据他分析,某些“群组”容易招致其他“群组”的“反感”。关于该理论,最负面的评论正是来自德塞尔比的亲侄。不知是出于无知,还是对人文研究的蔑视,他在朴次茅斯一家宾馆的配餐室里,无端攻击了一名与他毫不相关的瑞典用人,致使德塞尔比不得不赔付五六百英镑,才躲过一场并不光彩的官司。

[12]斯卡拉歌剧院(La Scala),位于意大利米兰,1778年建成,系世界上最著名 的歌剧院之一。

[13]《冰凉的小手》(“Che Gelida Manina”),普契尼歌剧《波西米亚人》中的一段名曲。

[14]恩里科·卡鲁索(Enrico Caruso,1873—1921),意大利著名男高音歌唱家。

[15]马林加(Mullingar),爱尔兰中部城市。

[16]第822页。

[17]同样的胶片在《金色时光》(第155页)中也有提及。德塞尔比发现,这些胶片“重复性过高”,“冗长而乏味”。很显然,他耐心检视过每张胶片,但因当时尚未掌握电影播放的原理,故而产生了误解。

[18]巴斯(Bath),英国西南部小城。下文中的福克斯通(Folkestone)是英国东南部港市。

[19]参阅哈奇乔《德塞尔比的生平与时代》。

[20]巴西特:《世界之光:德塞尔比回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