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陈佳打来电话,叫她礼拜天一起去采草莓。

没空啊,她回答,一边还在刷网页,看有没有新的邮件进来。

忙什么呢?

就是那篇日本建筑师的稿子,一个字都没写,还在等他们发照片过来。

又是工作,陈佳说,别想那么多嘛,工作总是会做好的。我每次写稿子就不管时间,该玩玩,该睡睡,船到桥头自然直。

你和我不一样。

她知道陈佳和她不一样,虽然是两个生产日期接近的人。入职第一天,陈佳问她,你九月生的?她说是啊。陈佳说,我也是。一对日期,差三天,从此两个人形影不离。一起吃饭,一起逛街,陈佳生了孩子以后,也一起带团团出去玩。但抛开这些,她们是完全不一样的人。陈佳从小上最好的学校,拉小提琴,不到十五岁就跟着乐队出国巡演。她呢,二十四岁大学毕业,发第一笔工资,才意识到自己也是有能力离开这块小小的地方,到外面看一看的。第一年去了泰国,第二年去越南,其他地方像一个个等待被激活的名词,排列在接下来的名单上。

气人的是,轻松愉快的人做什么都轻松愉快。陈佳故意气她,说读书这么简单的事,只动用了我百分之三十的智商。她笑笑,说还好以前不认识你,否则我一定不会和你做朋友。我那时最讨厌成绩好的学生,也不是讨厌,就是很奇怪,为什么他们有那么多时间学习,还有那么多时间休息。集中嘛,陈佳回答,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要想另一件事。还有就是,放过自己。

她知道陈佳说的是什么。她见过她的工作方式,先在本子上画结构,搞清楚段与段之间的关系,然后在浩如烟海的资料里只选取自己想要的。她很想把陈佳的胸口挖开看一看,是不是藏着一根定海神针。因为真的很难,就跟生活一样,适时进入,适时退出。

她觉得自己已经比从前好多了,但还是有点笨拙。每次写一个人的采访,都要吸一口气,让自己沉入一个进去了很可能就出不来的海底。像穷尽一种可能性那样,把能找到的每一个字读完,才敢写第一句话。也不写判断句,不写“他想”,又不是他肚子里的蛔虫,怎么知道他怎么想。

别这样啦,陈佳说,你那是强迫症。没有人会在乎你写下的东西严不严谨,就算再严谨,世界上也不存在纯粹的客观。像那个建筑师,他的画册有那么多本,再给你一星期也读不完啊。还是来采草莓吧,团团这周末在我这儿,你来陪他玩玩,把丁老师也叫上。

结果是答应陈佳去采草莓。丁老师开着他爸的车,把两个女人和一个小男孩拉到北郊。她不死心,包里还是装着一叠打印出来的采访稿,按时间顺序一篇篇排好,坐在草莓园旁边搭出来的小棚子里看。陈佳过来,说你这人真没劲,别这么认真嘛,太认真就不好玩了。她继续看,陈佳就不理她,回到园子里去了。

丁老师带团团玩。团团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躲在陈佳的裙子后面笑。那时他才两岁多,不会说完整的句子,是一个羞涩的小男孩。第二天上班,陈佳一到办公室就哈哈大笑,说团团说,丁老师长得像爸爸送给他的玩具,装在小吊车里控制方向盘的塑料小人,戴黄帽子。还没说完,又笑到不行,让她也忍不住,上去拍她的手。好啦好啦,陈佳停下来,所以,团团给那个小人取名叫丁丁。过了一阵子,他们到陈佳家玩,团团走过来,在丁老师面前摊开手掌:丁丁坏了。一看,是那个小人断了一条腿。

小孩真是无厘头。不过丁老师确实长得滑稽。眉毛像两个漆黑的方块,圆脸,大鼻子。第一次和他相亲,她也被吓了一跳,很少看到谁面目这么清晰。但是丁老师人好,对她也好,做的红烧肉和鱼香茄子非常好吃,还有一种说不出来的亲切,好像他们上辈子是兄妹。是兄妹也好啊,有时候她想,看周围那么多夫妻,从本质上说,有多少是真正的情人。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全都是父女,母子,某种管辖与被管辖的关系。丁老师关心她,不约束她,也不会强求一定要回报给他爱,像一种隐蔽的要挟。她觉得,和这样一个人在一起是安全的,温和,但不会太受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