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之根读《神曲·天堂篇》(第3/4页)

蔷薇天的描述反映出诗人辩证的眼光和创作的自觉性,以及对于形式感的敏锐把握。这种对于自我的深入即使在今天看起来,也仍然是令人惊叹的。

第三十一歌中俾德丽采让圣伯纳特启发“我”,使“我”进一步感悟天堂。

这么一大群飞翔的天使,

隔在那朵巨花和上帝之间,

并不妨碍那视力,也不减少那光辉,

因为那神圣的光明依照它应得的分量,

大量地渗透了整个宇宙,

任何东西都没有力量把它阻止。 [164]

此时肉体已不再成为障碍了,它反而是传播光的媒介,天堂里的一切都可以直接体悟。“古代和近代”的精神资源混为一体,汇入一个地方。从“我”所在的处所俯望人间,“我”的感觉是:“从人来到神,从暂时来到永恒,从佛罗棱萨来到住着公正和清醒的人民的境界”。 [165] 而且“我”的目光已是如此的开阔,“我”毫无遗露地看见了天堂里的整体。然后一名圣徒出现,他向“我”指出俾德丽采所在的位置。她在那朵巨花上头,那也是诗人在天堂里的位置。“我”观望的时候,看见她远在天边又近在咫尺——这是因为天堂给了我辩证的视力,因为天堂之光是直接照耀的。于是“我”感恩情绪高涨。“我”对俾德丽采说:

“你在你的权力范围以内,

走尽了一切道路,用尽了一切方法,

把我从奴役状态引到了自由境界。 [166]

往事不堪回首,如今被奴役的灵魂终于从肉体中解放出来了。拉开距离的观照让“我”信心百倍。圣徒又对“我”说,“我”应该努力观望天堂花园,这样眼光才会随着那光芒更好地上升。的确,对于形式美的凝望会更好地提升自我;而在人间对天堂的思念,会使人变成圣徒——如眼前这位圣伯纳特。“我”在他的谆谆诱导之下排除了杂念之后,终于看见了美丽的天后。然后“我”同伯纳特用目光的交流达到共鸣,以此来确证所见之物的真实性:

伯纳特看到了我的双眼渴切地

注视着他自己的光辉的源泉,

就把他的眼睛转向她,满怀着爱,

因此我更想再一次瞻仰王后的面容。 [167]

这一段的描述很好地体现了人的自我是如何样分裂,又是如何样统一的,以及自我意识的曲折与复杂性。同时这也是写作者与写作对象、与作品之间的微妙关系。从古至今,不论精神世界已发展得多么复杂,基本要素总是不变的。

第三十二歌描绘了一个神秘的圆形剧场(蔷薇花内部)。那里面是以自由意志来划分等级的。自由意志来自于:①天才的意识,②修炼的程度。首先,花园被分成两个基本部分,一边是象征永恒之爱的天后;另一边是经历了苦难,无比忠诚的约翰。

如今且惊叹上帝神妙的预见吧;

因为那神圣信心的两个方面相等,

都要使这座花园中的宝座坐满。 [168]

爱与忠诚,是这个剧场的核心。它又是一个自满自足、完美无缺、对称精致的必然王国。它内含着矛盾(“双生子在母腹内相争的那段经文”),正是这矛盾推动了对于善的追求。下面的人们升到此处,被安排在不同的级位里,而在上帝眼里,他们的区别是微小的。然而精神发展是一种历程,这个历程大致分三段:早期的人类天真无邪,信念是纯朴的;到中期,就要通过割礼(受苦)来获得信奉的力量了;而到了末期,罪恶泛滥,要获得信仰,人就必须经过“基督的完善的洗礼”。如不如此,无罪的婴儿也要罚入地狱深处。参观这个剧场就是追索精神史。

“如今且观望那个和基督的脸

最为相似的脸吧:因为只有

它的光辉才使你能够看到基督。” [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