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后记

森林,作为这部小说贯穿始终的意象,的确令整本书像极了一片郁苍而神秘的树林。

外村,以第一人称进行自述的主人公,仿佛是作者宫下奈都为读者开辟的森林步道。

那么,曾经在步道入口探头张望的你,在终于穿越森林读完全书之后又作何感想呢?

有一位翻译家前辈曾经说过,翻译是深层次的阅读,从这个角度来讲,译者是作者的首席读者。作为本书的译者,请允许我在这篇短小的后记里,分享些许属于我的体验与感触。

国内读者对作者、日本女作家宫下奈都想必并不熟悉,日本读者同样如此。在“书店大奖”颁奖礼上,宫下奈都诚惶诚恐,不敢相信好运突然降临,显露出日本人一贯的谦虚。她将近四十岁才刚刚登上日本文坛,一路热爱文学但缺乏自信,在怀孕待产时期终于全身心投入写作。十多年后,获得“书店大奖”肯定的她,令笔下的这个故事极富说服力和感染力。所有借主人公外村之口说出的彷徨、坚持、困惑、找寻,无疑来自作者本人的切身体验。

宫下奈都的一段山村留学经历对故事背景的设定产生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所谓山村留学,指的是城市人去偏远山村体验当地生活。随着日本人口的减少和老龄化,加之高度城市化,部分农村和山区人口锐减,当地政府寄希望于凭借自然资源吸引旅客和新移民。北海道富村牛地区开启了山村留学计划,宫下奈都举家搬迁至这个位于北海道正中央的荒僻山村,一住就是大半年。在富村牛的所见所闻,那里秀美静谧的自然风光,都化作文字,融化在本书的字里行间。甚至主人公外村这个名字也直接取自富村的日文发音。

音乐同样是本书的一大主题。作者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本人很喜欢钢琴,三岁的时候,父母给我买了一架钢琴,一直用到现在。我问为我调音的老师,这架钢琴已经用了四十多年,状态还好吗?他说,还能用很多年,好羊出好琴。他还说,好的牧草才能养出好的羊,好的羊才能长出好的羊毛,用上好的羊毛做毡子,现在的弦槌可比不上呢。他的这番话成了我写这本书的灵感来源。”

小说围绕一位青年调音师的成长展开,娓娓道来,缓缓推进,主人公外村的第一人称自述贯穿始终。作者采取了顺叙的方式,外村的心路历程大致可以用五个词来概括:点亮、找寻、天赋、努力和循环。

点亮。高中的体育馆,同学们都回家了,在空无一人的体育馆一隅,外村亲耳见证钢琴音色从滞涩到清亮的奇妙变化,以及板鸟举手投足间充满肯定的优雅和矜持,从此一发不可收地迷上调音。

“现在的我依旧如此,除了在美丽的事物面前驻足眺望,别无他法。树木、山林、季节无法为谁停留,我们始终只是局外人。但美丽的事物就在那里,不增不减,冠以‘美丽’之名,会让心中的情愫得以安放,抑或使分享与交换成为可能。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只美丽的盒子,我所做的,只是将盒盖打开而已。”

找寻。心驰神往于钢琴调音的外村,选择就读调音师学校,毕业后来到板鸟所在的小镇工作生活。前辈柳老师、秋野老师和同事北川给予外村莫大的帮助,佐仓家的双胞胎姐妹堪比贝缇丽彩。

“我为了追逐它来到这里,可是我和它之间的距离,一点都没缩短。也许一辈子都无法靠近。我第一次意识到,这多么可怕。就好像一脚踏进了幽深苍郁的森林。”

“凭借声音的指引,我得以追逐神的脚步。即便不曾见过,不知所踪,我心中却异常确定,因为美丽的东西一直在指引着我,这就是最好的证明。我感到无比喜悦。喜悦这个词显然不足以道尽我的感动。我仿佛被这个世界彻底接纳了,我真真切切地活在当下,宽阔辽远的地方也好,狭窄崎岖的小径也罢,任何地方都无所谓。巨大的喜悦正在靠近,与此同时,对可能被推落的预感心存恐惧。这就是那个步步逼近的庞然大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