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第6/36页)

不如说思辩的思考实验更扩大了不安,学习宗教的时机也不对。

然后,降旗与注定相遇的精神分析,不,是与佛洛伊德,相遇了。

最初是看书。当时——不管内容为何——心理学或精神医学的书极多。佛洛伊德的著作也已发行。在高中,只要稍微乖僻一点的家伙都非常热衷读他的书。降旗会有佛洛伊德的书,也是极其自然的发展。

被吸引。

相当被吸引。

不过在当时,佛洛伊德的理论与其说是医学,不如说被认为更接近哲学或文学。似乎主要以文化人为中心流行起来,是因为这样吗,即使降旗与一样沉溺于佛洛伊德理论的人对话,也几乎无法产生共鸣。降旗并不想讨论所谓的文学。

降旗,讨厌那样。

因为,如果是文学的话,解释了也没有答案。

当时的降旗认为,能够获得复数解答的领域里没有真理。

要让降旗安心,需要所谓科学,所谓绝对不变真理的保证。降旗想要认真学习被视为医学的精神分析。他直觉地认为那里有消除不安的真理。

但那并非易事。虽然脍炙人口,在日本能称为精神分析专家的人却如凤毛麟角,没有人可以回答降旗的疑问。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老实说,还未被认可为医学。精神神经医学是为了治疗精神病或神经症而存在,而精神分析,即使确定是以治疗为最终目的,但它的本质是先行分析。于是乎,才被认为是学问,但并非医疗。

也就是说,那是不适合在国内认真学习的领域,是新兴的学问。想学只有留学一途。

因为没有前人引路,所以只好当先驱者——降旗不是没这样想过。

然而,这么一来,妨碍起步的障碍却太多。在那个阶段,如果降旗是医学博士也许还有其它方法,但没经验也没学历的他一筹莫展。那个时期连要飘洋渡海都很难,再怎么说,降旗并不是那种可从无到有、开创新猷的强健人种。

不论何时都是如此。

但,也不是没有路可走。

降旗虽称不上积极,但还是先进了有医学部的大学,大学里有懂得精神分析的教授。

然后,又经过了几次命运的相遇……

降旗成了佛洛伊德的第三代弟子。

因为他师事一位相当于佛洛伊德第二代弟子的人。

大学里的教授似乎对精神分析有一大半都误解了,但幸亏并非完全不了解。降旗在大学内念精神神经医学,在大学外学习精神分析。

经过如此迂回曲折的过程后,降旗步上精神神经科医师之路,是日本少数学过精神分析的医师。其迂回曲折,结果也成为自我分析之路。

降旗的老师信奉佛洛伊德。

现在的降旗认为,那接近于信仰。

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不说也知道,是精神分析学的创始者。

据说他首次使用精神分析一词是在公元一八九六年左右,因此也不过才五十几年前。如果以其为出发点,精神分析作为学问的历史非常短。但在短短的历史中已衍生许多派别,彼此相互批判、决裂,现在仍不断上演激烈的分裂抗争。就连创始者佛洛伊德的学说,虽说只有一部分,但也在极早期便被认为有问题,甚至遭到否定。在讨论这太学院派如何如何之前,要作为一门学问,其实尚未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