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第2/2页)

如果仅仅讲述一位思想守旧的丈夫的个人疑虑和克制,比森豪森的这本书很容易遭到轻视。书中丈夫的疑虑令人感到压抑,他认为我们可以实现自我救赎,只要不去理会那些臣服于我们的他人的灵魂,这些灵魂承受着厌倦、伪善、卑微的仇恨以及危险的忧伤的伤害。最为关键的是,男爵的每一种漫无边际的说法都有一堆理论支持。在最不切实际的表述中,当我们看着他在幻想的深渊中急速坠落时,坠落者的手中却突然冒出令人无可辩驳的证据。倘若马林诺夫斯基[4]在马克萨斯群岛上的研究成果无法例证他书中提到的“陪睡待客”[5]现象,那么阿尔·特奥多尔森在拉普兰[6]寒冷小镇中的发现会为他提供支持。这一点毫无疑问。倘若男爵搞错了,我们必须承认科学会以奇妙的方式与他保持一致。他的作品中不仅有列维——布留尔[7]那充满创造性的充沛想象力、弗雷泽[8]的洞察力,以及威廉·艾勒斯的一丝不苟,偶尔幸运时还有弗朗茨·博厄斯[9]那极度的枯燥无味。

然而,男爵也会常常失去科学严谨性,取而代之的是几页如同浆糊一样的内容。书中有多个段落阅读起来相当困难,整部著作也因此获得了一种饱含情感的分量,尤其是写到维纳斯的虚假鸽子拍打着蝙蝠翅膀时,又或者是皮拉莫斯和提斯柏[10]的故事时,这两则故事好似分列两侧,合力啃噬着一堵厚厚的水果蜜饯墙。出于公平我们应该原谅这个男人的疏忽,毕竟他在磨坊里与一个磨人的女人过了三十年,而论性格的坚硬程度,两人可是相差甚远。

一些人的叫嚣令人感到惊愕且显得十分快活,他们认为男爵的这部作品是对世界史的一种全新梳理,且这种梳理披着色情的外衣。对此不予理会的我们同意一小拨精英人士的猜测:《两性关系比较史》是献给一位拥有特洛伊人的勇气的女性的恢弘家庭史诗。不计其数的混乱想法用谦恭的安色尔体日耳曼语收进长达两页的献词中,以此向这位完美的已婚女性致敬:她就是贡希尔德·德·比森豪森男爵夫人,婚前姓名为马格内堡——霍恩海姆女伯爵。


[1]维纳斯山是德国诗歌作品经常歌颂的一座虚构的山峰,相传位于德国哥达镇和艾森纳赫之间。爱情女神维纳斯便住在山上的洞穴中。进入维纳斯山往往代表着寻求无尽的沉沦。

[2]汉谟拉比(前1810—前1750),古巴比伦王国的第六任国王。在统一两河流域时期建立了中央集权政治,极力宣扬“君权神授”,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

[3]女武神瓦尔基里娅(西语名称:valquiria),北欧神话中的人物,效力于诸神之父奥丁。

[4]马林诺夫斯基(1884—1942),英国社会人类学家,功能学派创始人之一,生于波兰,卒于美国。

[5]西语原文为prostitución hospitalaria,是一种存在于某些原始部族中的古老习俗,当有客人留宿家中时,主人会让自己的妻子、女儿或者女仆陪睡。

[6]北欧一地区名。

[7]列维——布留尔(1857—1939),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民族学家,法国社会学年鉴派的重要成员。

[8]弗雷泽(1854—1941),全名詹姆斯·乔治·弗雷泽,英国著名人类学家、宗教历史学家和民俗学家。

[9]弗朗茨·博厄斯(1858—1942),德国裔美国人类学家,现代人类学的先驱之一,享有“美国人类学之父”的名号。

[10]古罗马诗人奥维德所著《变形记》中的一对情侣。在一次幽会中,皮拉莫斯误以为自己的情人提斯柏命丧母狮之口,悲痛之下提剑自刎,喷溅的鲜血染红了身边的白色桑葚,众神听到其后赶来的提斯柏的哀歌倍受感动,决定让桑葚永远保持深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