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七十七(第2/5页)

大德子战战兢兢的回身:“爷,你是问我吗?”

朱棣不说话。

大德子又急忙迈着小碎步走到朱棣身旁,压低了声音:“太子爷温和,别的爷随大流,皇上可是亲口说话,就爷你最像他,最铁骨铮铮。”

“万岁爷都这样说了,爷你可不就是大明最铁骨铮铮的。”

朱棣点了点头,随即又闻到了大德子手中的鸽子汤的味道,随即眉头又一皱:“赶紧端着这汤滚。”

大德子连忙端着汤出去了,这四皇子今儿是怎么了,自己也没惹他啊。

太子妃的丧仪办完。

临安公主正在床上辗转反侧的睡不着,却听见门外的通传:“皇后娘娘驾到,成穆贵妃到。”

临安公主坐起身来,皇后娘娘和成穆贵妃就已经进来了。

成穆贵妃罩着一件长罩衫,长发散覆,面容憔悴苍白。

临安公主的心里一下子有些慌了,母妃的妆容衣饰一向都端庄得体,从来没有没做修饰便出来的时候。

母妃从来都没有如此失态过。

临安公主的心悬了起来。

成穆贵妃看见穿着一袭中衣,怔怔的看着她的临安公主,心痛欲碎。

“我的女儿啊。” 成穆贵妃走过去,一把抱住了临安公主。

成穆贵妃抽泣着,紧紧的抱住了临安公主。

“母妃,你怎么了。”临安公主一脸茫然,不明所以。

皇后娘娘站在边上,却不答话,一脸心疼的看着成穆贵妃母女。

临安公主也伸出胳膊,抱着了成穆贵妃:“母妃你不要哭,你不要哭,告诉女儿,发生了什么事情了。”

成穆贵妃双眼含泪,静静的看着临安公主。

马皇后面色苍白,艰难的发出了几个字的音:“临安,你父皇让你到瓦剌和亲,下个月初一动身去瓦剌。”

临安公主怔住了,什么和亲,什么下个月初一动身去瓦剌。

她不能去瓦剌呀。

七月初七的乞巧节上,她刚跳了一曲艳惊四座的舞,连李祺哥哥都夸她呢。

她不能去和亲呀。

她还要嫁给李祺哥哥。

皇后娘娘看着呆住了的临安,心痛如割。

临安公主今年十四岁,正是花儿一样的年龄。

时间过得真快啊,当年,她还是小小的一团,跟着自己和成穆贵妃,一同去刀剑无眼的战场上给皇上送过吃的。

临安六岁的时候,最是能吃,可是当时战事紧迫,粮草紧缺,临安为了不让她担心,总是骗她和成穆贵妃说自己已经吃过了,小小的一个人,硬生生的饿的皮包骨头。

后来,朱元璋登临了帝位,旁的贵女们都会注意节饮食以养身形,皇后娘娘却也再也不愿意临安饿着了,所以也不拘着她吃东西。

由此,临安就由一个瘦骨嶙峋的小姑娘长成了一个肉团子。

这其中,又有着多少的辛酸啊。

她以为,夫君当了皇上,孩子们就再也不用忍饥挨饿,就再也不用受苦了。

可是,她想错了。纵然是皇子公主,也不能够安享富贵,皇子和公主的身上,有更重的责任,这样的责任压在身上,并不比忍饥挨饿来的轻松。

方才,朱元璋和一众大臣商议完事情,去了皇后的寝殿,对皇后说了一个无异于晴天霹雳的消息:使臣来访,希望大明派出大公主和亲。

如今大明朝初立,天下还未完全平定,南方常闹水患,北地常有骑兵滋扰边境。

朱元璋若是不答应瓦剌的和亲要求,只怕他们会恼羞成怒,变本加厉的骚扰北境。

朱元璋登基还没有多少年,兵马不壮,钱粮不足,劳动大军以绝北境之患显然是不大可能。

派公主去和亲,与国于民,是消除眼下北方边境问题的最好方法。

打一场战事,要花费多少银子,要死伤多少战事,拆散多少家庭。

而和亲,只要舍出去一个公主,带上些于国本而言不过九牛一毛的嫁妆,就能平定边境的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