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五十六(第4/6页)

成穆贵妃为人善良正直,就连皇后都夸她为“古贤女也。”

成穆贵妃和皇后娘娘关系很是要好,故而也很是关照临安公主。

所以,临安公主虽然不是嫡出,却也过的风光无两。

皇后娘娘还未说话,李祺之父、文臣之首李善长站出来俯身道:“犬子不才,往日里给大家评论诗词,不过是闹着玩儿罢了,并不能登大雅之堂,承蒙临安公主抬举,是老臣家门之幸,犬子之荣,不过老臣认为,最好是找出一位真正有才学之人为大家评诗。”

马皇后也正觉得如虽说评诗也是一个玩乐之举,可这到底是宫廷宴会,就算是评诗,也该隆重些才是,李祺的学问虽好,可他到底年纪轻,不及红帆大儒评的端正。

朱元璋道:“那爱卿认为,该由谁来评诗。”

李善长环顾一周,道:“不如由孙效儒来评,他才高八斗,又一向公正,由他评诗,最是合适不过。”

孙效儒正是棠梨书院的孙夫子。

各家小姐都吸了一口凉气,往日评诗,那些人只是说这些诗词的好处,并不会说不足,可是她们是孙夫子的学生,自然知道孙夫子刚正不阿,且极为严苛,要求奇高,不留情面,若是由他来评诗,那好些人是要下不来台了。

孙夫子的学生最是明白孙夫子的行事风格,所以心里不禁捏了一把汗。

众公子却是不太了解孙效儒,所以还没有意识到接下来将会发生什么可怕的事情。

马皇后看向孙效儒,道:“孙夫子,你便给哥儿姐儿评评诗词罢。”

孙夫子站起身来,向皇后娘娘行了一礼道:“皇后娘娘有命,老臣自是从命,只是老臣说话向来直接干脆,若是说的严苛,怕是伤了过节的气氛。”

马皇后却道:“无妨,你且评价就是。”

冯城璧悄悄对李琼玉道:“糟了,孙夫子最是会从鸡蛋里挑骨头的,要是李祺哥哥能评诗就好了。”

李琼玉小声道:“我哥哥也是写了诗的,若是他自己给自己评诗,岂不是失了公平。”

从心而论,李琼玉更愿意让孙夫子来评诗,她与李祺都文采斐然,此次李琼玉又特地精心准备了诗词,旨在拔得头筹。

这诗若是由李祺来评,李祺便不好说自己兄妹二人的诗词是做的最好的,但是孙夫子不一样,他最是耿直公正,从孙夫子口中说出她们兄妹二人的诗作最佳,便更有权威。

马皇后身边的宫女将一沓诗稿递到孙夫子手里。

孙夫子拿起最上面的一份,道:“这首诗,是郑国公常茂的诗词,格高意远,斐然成章,气往朔古,辞来切今,是篇佳作,不错不错。”

孙夫子并没有给常茂的诗词太过尖刻的评价。

众少女松了一口气。

评完常茂的诗词,孙夫子又拿起下面的一篇,看一会儿,道:“这篇是韩国公世子李祺的诗作,本诗字字破地,句句出奇,可见胸中有乾坤也。”

接着往下评论了曹国公世子李景隆的诗作,道:“辞藻华丽,但是却言之无物,是雕章缕句的官杨文章罢了。”

此话一出,李景隆羞的满面通红。

接着往下评价几位公子哥的词作,句句犀利,找出不少毛病。

评论完了公子哥们的文章,孙夫子又开始评论姑娘们的文章。

第一篇是李瑱瑱的,孙夫子评论道:“文从字顺,寻常之作罢了”

评到邓琬的文章,孙夫子道:“虽雕章琢句,却是不知所云。”

接着是评论冯城璧的文章,道:“冗词赘句,词不尽意,需要多加苦练。”

评到了李琼玉的文章,孙夫子道:“文辞优美,才华出众,大有腾蛟起凤之感,是篇佳作。”

评到蓝琪瑶的文章,孙夫子道:“笔参造化,学贯古今,洋洋洒洒,不蔓不枝,不错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