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第2/4页)

仿佛眼前的安稳只是暴风雨来临前的最后平静。

……

七月初六,乃是监天司卜算的黄道吉日,秋闱开试,于玄金台卜算吉凶。

卦象显示离泽,辅以山水蒙,是大凶之兆。

监天司司使将结果呈上,江璃看过,依例让其继续卜算,凶从何来。

卜算结果,凶出自南方,象成坤。

朝臣议论纷纷,不知有谁插了一句,坤字乃中宫之义,又是南,皇后的祖籍好像是南边的睦州……

这样的猜测迅速蔓延,甚至从后排的小官吏传到了前边的阁臣。

那些位高权重的阁臣也开始窃窃私语。

陈宣若端着玉笏,端正而立,以不大不小的声音冷然道:“胆敢谤议中宫,还懂规矩吗?”

身后的人倏然息声。

察觉到丞相的怒意,连带着别处的私语声也好像小了许多。

御座之上的江璃稳稳地俯视下首,冲着司使道:“这卦象从字面上看也看不出什么,司使可否为朕详细解说。”

司使揖礼,道:“祸将在近几日至,不时就会有结果。”

话音刚落,宣台那边传讯鼓声骤起,传驿官到了重阳门外,内侍前来报,说是南郡有战报呈上。

举朝哗然,天下众人皆知,眼下乃是太平盛世,南郡久无战事,哪来的战报?

江璃召传驿官到近前回话。

那人匆匆而至,极为狼狈,喘着粗气哀声道:“奎阳太守罗坤起兵造反,已攻陷三州,直逼渭水!”

玄金台内外一片冷肃。

江璃看向司使:“凶出自南方,象成坤,监天司的卜算果然准。”

司使在帝王清炯的注视下,颤颤地低了头,道:“臣惶恐。”

江璃冷然一笑,站起身冲着阶下列臣,扬声道:“开试大典由陈相代朕主持,兵部、太尉府一应司职随朕回宣室殿。”

众臣躬身应是,几人从列队中走出,跟在帝王仪仗后,随江璃回宫。

……

战事突起,如碎石自天降落,打破了盛世的平静。

战报几乎每日都有,传驿官自安平门一路驱马直入,穿过长安的主要街道,在应试仕子们忧心忡忡的注视下,直奔宫门将战报送到君王的案牍上。

本该是各方俊彦齐聚长安的热闹时节,如今愣是内外皆寂寂,一片萧索。

文武朝臣分成了两大拨,一拨专门应付科举及长安内外防值,一拨专门应对南郡的战事。

看上去日子都不好过,当然,最不好过的当属安北王。

这个造反的罗坤明面上是当年太傅南安望的心腹爱徒,南安望生前一直视他如子,待他亲厚至极。而若是去吏部查一查他的升迁详录,会发现当年举荐他去奎阳任太守的正是安北王。

当年他也是为了卖南安望一个人情,才顺手举荐了罗坤。

可大魏律法明载,若有武将谋反,是要株连举荐之人的。

特别,所谓的监天司卜算吉凶也是他一手操办,可这战报呈递御前的时间也太凑巧了,不仅为皇后化解了困境,还将矛头直接指向罗坤。

可……凶出自南,他安北王的封地可也在南方诸郡啊。

这一切都让他极为不安,他一边暗中派人去朝中查探,一边联络端康,邀她在府中一聚。

端康这些日子频繁与益阳那边的端睦通信,本来仅仅只是商量,江璃已经知道了南太傅之死的真相,该如何善后……可突然曝出罗坤起兵谋反的事儿,把她也吓了一跳,就算安北王不找她,她也是在家里坐不住的。

安北王一脸的焦灼,气道:“你们到底在干什么?那个罗坤是怎么回事?”

端康刚刚坐下,安北王就开始质问。

她喊冤:“这事儿我事先也不知道,那罗坤可是南太傅的心腹爱徒啊,这些年对端睦母女格外尽心,他在这个时候谋反,难不成是和端睦商量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