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六章 带动全村经济(第2/2页)

“但是往后种地成本不断攀升,种子,肥料,农药,几乎一年一个价格,出去成本,一亩地一年收入恐怕勉强够吃,仍是提高不了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好,现在讲究生活质量只有吃肉,但是在十几年二十年,单纯的种地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生活的需求,观念会变,你们觉得能吃上一顿肉就是好的生活质量,后代们想要的却更多,所以单靠种地是没办法满足的。”

李小琴一口气说得郝村长,葛爱明面面相觑,十几年后社会能变成什么样啊?难不成好吃的变多了?猪肉已经成了现在家家户户每餐必备的萝卜咸菜?

“皮革厂建成后需要大量工人,届时每户人家可选择一人来入职,我们的薪水不比县城肉联厂的差,而且随着时代的变化工资也在变,不可能说今年月工资开二十五元往后都一样,郝大叔,葛大叔,城里的工人家庭没有种地吧?人家的生活水平比我们农村人要高吧?将来皮革厂再扩大,可能全村人的年轻壮力都来入职,倒是每家每户月收入起码五十块,比种地强吧?除去买粮食的钱,还能剩下十几二十块,如此一来,村子里有存款的家庭会越来越多,存款能帮大家推旧房盖新房,能娶媳妇,能让老弱病残看得起病,能让孩子上得起学。”

李小琴语气不疾不徐,话里条理分明,表明自己的态度,关于聘请村里人做工人李小琴心里早就计划好了,村民收入高了,全村经济带动了。

葛爱明吃惊地看着她,“那咱村里人不都变成工人啦?”

郝村长点了点头,现在听他突然觉得李小琴这个方向可以实施,不种地收入高但是土地是老百姓的根,皮革厂开起来之后乐意当工人的就去,乐意种地的继续,不强制性,将来种地的看到当工人的赚着钱了眼红了也可以当工人,经济收入都提升了,吃不饱饭的家庭没了,他们这些当村领导的就放宽心了。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郝村长相信李小琴有经商的天赋,陈志国是政府大院的人,能提供一些优惠政策,如此皮革厂赚钱不难。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郝村长相信李小琴有经商的天赋,陈志国是政府大院的人,能提供一些优惠政策,如此皮革厂赚钱不难。

得到村委会领导的同意后,李小琴和陈进财当即随他们去看地基,确定规划,陈进财骑摩托车载着李小琴到国土、规划两个部门办理有关手续,最后办理土地过户手续。

忙完已是傍晚,李小琴手拿齐全文件从村委会走回家,刚出村委会操场就看到家里燃起炊烟,想到大哥得知他们在村子里斗转就说要下厨做饭等,大哥手艺称不上一流但是在李小琴眼里都是最美味的,她肚子咕噜噜叫,不由加快脚步朝家里走。

不过有人等在村委会路口拦住了李小琴,朱寡妇看到李小琴走了过来,蹲地上的姿势连忙站起来笑嘻嘻的跑上去,“小琴,事情办完了吗?累了吗?要不要上我家歇息呀?”

李小琴看到朱寡妇就反感,秦祖财下台之后朱寡妇的职位被撤销,听古老头说孔大娘上个礼拜出门捡柴火时摔倒路边,上了年纪的人身子骨脆弱一摔倒瘫痪骨折容易找上门,孔大娘躺床上奄奄一息,朱寡妇连抓草药的钱都没有,不过她们两婆媳的死跟李小琴没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