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中国女儿邓丽君(第3/4页)

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邓丽君,对于这些阿兵哥,和他们忠于的那面旗帜,是怎样的心态,当可以想象,也可以想象如果看惯了戎马父辈的邓丽君,看到今天的台湾的兵们对阿扁“你是我的巧克力”的谄媚,又是怎样的心情。

如果邓丽君活到今天,她会是怎样的呢?她的闺中密友林青霞怎样做的,已经让我们略可想象了。

其实,写邓丽君和政治的关系时,依然给人一种心中澄净的感觉。因为,和大多数涉及政治的人不同,邓丽君从未利用她的政治活动从中捞得什么好处,只是一次一次尽着她从心底认为“爱国”所应当尽的义务。邓丽君之于政治,一如她的歌声一样单纯。只是,歌声可以随心而转,而政治,对于单纯的邓丽君来说,带来的只有一次一次的伤害。

讲政治对邓丽君的伤害,并不是泛泛而谈。而伤害她的不仅仅是政治。

发生在1979年的护照案对邓丽君影响很大。当时,很多台湾艺人为了出入境方便都购买一本外国护照,邓丽君也拥有一本印尼护照,本来这已经是心照不宣的事情,却突遭日本出入境管理局驱逐,是一次让她很伤心的经历。此事背景复杂,和邓丽君作为一个外国人在日本过于走红有极大的关系。这时,日本拒绝她入境,台湾又借口她逾期不归拒绝她回来(也可反证邓丽君“特务”身份的有名无实),大陆以当时的环境又不能去,邓丽君四顾茫然,几乎无家可归。她只好在香港安顿下来,努力发展——而邓丽君当时不懂粤语,其中艰辛可想而知。好在她性格坚韧,终于克服困苦重新走上成功之路——这时,台湾方面看重邓丽君的影响,大开绿灯劝她回台,把她当做一张政治牌来打;而日本,又因歌迷的压力而一反初衷,请邓丽君回日本发展。

人情冷暖,大概这数年间邓丽君已经体尝遍。此后,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末最终失去了回归大陆故乡的希望,使邓丽君颇受打击,她的身体日益衰弱,而旅居在外的生活,只能让这种衰弱愈发严重。

也许,这就叫做魂魄无家。

◎小时候的邓丽君酷爱照相,这是她自己跑到附近的照相馆所照的照片,还摆出了一个蛮大人的姿势

对最后十年的邓丽君来说,家在哪里,实在是很难清楚表达的事情。

大陆。邓丽君生前最大的愿望就是在北京召开一次演唱会——“在露天,买不到票的观众也可以听到”。但是,这个愿望由于政治原因终于未能实现——而这个政治原因,很大程度上应该归结于邓丽君自己的政治立场。从1985年,《中国青年报》上就登出了邓丽君的照片和介绍,邓丽君的粉丝,更是遍布大街小巷,大陆的人们,是很遗憾她没能过来的。

大陆从未谋面的故乡,邓丽君是因为政治原因自己望而却步了。

◎中国女儿邓丽君

台湾。生在台湾,但在生命最后几年中,邓丽君似乎并不太愿意回台湾而宁可在中国香港、法国等地辗转。有人说这与1979年邓丽君因“护照案”返回台湾时,被台湾当局以“逾期不归”为名拒绝入境有关。而我的看法,台湾政治环境的变化,作为“外省人”的邓丽君不可能没有觉察。邓丽君最后一次回到台湾,是在1994年,参加《永远的黄埔》晚会。今天的“中华民国”,只怕早已不再是邓丽君幼年时热爱的那个中华民国了吧。

中国女儿邓丽君故园,或已不是当年的故园。

日本呢?那里有无数邓丽君的歌迷,也是她演艺生活最集中的地方。1979年,因为“护照案”在日本深受欢迎的邓丽君被日本拒之门外,出入境管理局的驱逐,是一次让她很伤心的经历。同时,尽管歌迷们的热爱让邓丽君感动,那里终究不是自己的地方。邓丽君在日本的签名,始终不忘用中文来写,虽然,日文中没有“邓”这个字给她带来不少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