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次级自我的不同偏见(第5/5页)

史蒂夫·乔布斯也干得不赖。他不仅对自己的创意极度自信,而且认为必须听从自己的直觉。当年乔布斯说服了雅达利公司的工程师罗纳德·韦恩跟他和史蒂夫·沃兹尼亚克合作,成为苹果公司的第三位股东。然而,在看到乔布斯四处借来的启动资金后,韦恩丧失了信心,仅以800美元的价格就把自己10%的股份回售给了乔布斯和沃兹尼亚克。当然,乔布斯的过度自信最终产生了回报,苹果成为世界上最有价值的公司。如果罗恩·韦恩也有乔布斯这样的自信,那么他当年投资的800美元在2010年其价值将高达26亿美元。

偏见与生俱来

“偏见”往往被看作是一个不太好的名词。我们通常被教导要避免偏见,努力追求精确和理性。然而,我们大脑进化的结果就是要有偏见,以便让我们做出特定类型的、看似非理性的错误决策。那些从传统角度看上去显得愚蠢甚至是痴心妄想的行为,从进化优势的角度来看却可能是聪明之举。

无论我们是否能够意识到,大脑的设计功能都是不惜一切代价解决经常出现的进化挑战。在危险和疾病方面,大脑的设置则是要对陌生的外来人以及与疾病相关的味道和情景保持高度敏感。虽然这会导致偶尔的妄想症和疑病症,但总好过天真地对人不加防备,被人暴打一顿或是染上致命病毒。同样,当一个男性受择偶型次级自我掌控时,那么漂亮女性对他的任何一点儿兴趣都能让他超级敏感。而当女性的排卵期激活了她的择偶型次级自我时,她会认为英俊潇洒的浪荡公子最终会停泊在自己的港湾。谁都有犯傻的时候,但如果我们总是盯着统计数字,就会独身一辈子。通过偶尔歪曲自己对现实的认知,我们的大脑能够更好地完成任务,从而让我们得以生存、繁衍,解决经常出现的进化挑战。

想想什么是最不着边际的痴心妄想吧。如果你是个普通的美国人,就会非常清楚约有50%的婚姻都会以离婚告终,然而86%的人都相信他们会和配偶白头偕老(那么说明在1 000对结婚对象中,离婚的500对夫妻里就至少有360对夫妻是过度自信的)。这些人也许有点儿傻、有点儿不理性,但如果没有这种蒙着爱情面纱的痴心妄想,他们可能永远都不会结婚。就是在这样的问题上,进化倾向在潜意识中拨动了我们的情感之弦。婚姻当然预示着要生孩子,人们常常在结婚后很快就生了孩子。这说明无论是什么样的幻想让人走进了婚姻,这种偏见都增强了基因繁衍的可能性。因此,如果要从判断的准确性来讲,爱情确实会让人失去理智,但其背后的基础却是深度理性的。

我们的每一个次级自我都存在偶尔犯错的偏见(就像我们交换结婚戒指时会忽视离婚率一样),但这些偏见常常会帮助我们避免严重的进化错误(例如无法繁衍基因)。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根深蒂固的偏见总是让我们做出聪明的决策?不是。事实上,它们有时也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因为这些偏见虽然适合远古社会,但跟当今充斥着陌生人、高楼大厦、各类考试的世界却不甚匹配。接下来我们将继续讨论,以便更好地理解这种不匹配将如何改善人类的决策。让我们先来研究一个奇怪的问题:为什么深居于亚马孙河流域丛林、从未受过教育的部落居民能够轻松地解决难倒哈佛大学优等生的逻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