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声(第2/3页)

“不想让我们弃之不用?”

贝尼亚咧着嘴笑了。“我明白你很熟悉伽利略。我小时候就特别喜欢物理,正是因为非常敬畏现实的宇宙我才来侍奉上帝的。这就是我为什么如此看重圣家族大教堂的一个原因,感觉它就像未来的教堂……直接连接大自然的教堂。”

兰登突然很想知道圣家族大教堂——就像罗马的万神殿一样——会不会成为转型时期的一个闪光点,成为一座一只脚踏在过去、一只脚迈向未来的建筑,一座连接垂死信仰和新兴信仰的桥梁。如果是那样,圣家族大教堂的重要地位将是任何人都无法想象的。

此时贝尼亚领着兰登走下他们昨晚走过的那个旋转楼梯。

地下墓室。

“在我看来,有一点是显而易见的,”两人边走贝尼亚边说,“那就是在即将来临的科学时代,基督教想求生存只有一个办法,必须停止排斥科学发现,首先是停止公然抨击可佐证的事实。我们必须成为科学的精神伴侣,运用我们广博的经验——几千年来的哲学成就、个人探究、思考、内省——帮助人类构建一个道德架构,确保即将来临的科学技术能把我们团结起来,照亮我们前进的方向,提振我们前进的勇气……而不是摧毁我们。”

“我完全同意。”兰登说。我真希望科学会接受你们的帮助。

在楼梯脚下,贝尼亚示意兰登经过高迪墓去装有埃德蒙那本威廉·布莱克诗集的展柜前。“这就是我想请教的。”

“布莱克的诗集?”

“是的。如你所知,我答应基尔希先生会把他的书展示在这里。我之所以答应,是因为我觉得他想让我展出这幅插图。”

两人来到展柜前,低头看着布莱克对天神栩栩如生的诠释。画面上那个被布莱克称为由理生的天神正拿着地测仪丈量宇宙。

“不过,”贝尼亚说,“引起我注意的是扉页上的文字……呃,你不妨看看最后一行。”

兰登直愣愣地盯着贝尼亚看。“‘黑暗宗教就要离场,甜美科学即将为王’?”

兰登的话让贝尼亚心服口服。“你知道的。”

兰登微微一笑。“没错。”

“呃,不得不承认这句话让人很困惑。‘黑暗宗教’这个说法让人不舒服。听起来就好像布莱克在说宗教都是黑暗的……甚至是有害的、邪恶的。”

“这是一般人的误解。”兰登说,“其实布莱克是一个很有精神追求的人,他的道德水平已远超十八世纪英国既枯燥乏味又心胸狭隘的基督教。他认为宗教分两类:一种是打压创造性思维的黑暗而又教条的宗教,另一种是鼓励内省和创造力、充满光明而又坦荡的宗教。”

贝尼亚似乎吃了一惊。

“布莱克的最后一行诗,”兰登深信不疑地对贝尼亚说,“可以简单地解释为:‘甜美的科学将会摈弃黑暗的宗教……这样进步的宗教就能蓬勃发展起来。’”

贝尼亚陷入了长时间的沉默,然后他的嘴角慢慢绽出恬静的笑容。“谢谢你,教授。我相信你帮我解决了一个令人尴尬的道德困惑。”

兰登向贝尼亚神父道别后又在楼上大殿里逗留了一会儿。他安静地坐在一条长椅上,与几百名游客一起仰望着五光十色的立柱——随着太阳缓缓落下,这些高耸的立柱被披上了光怪陆离的色彩。

他想到了这个世界上的所有宗教,想到了所有宗教共同的本源,想到了最初的太阳神、月亮神、海神和风神。

曾几何时,大自然是核心。

我们大家的核心。

当然,团结已不复存在,世界早已分裂成迥然不同的宗教,所有的宗教都宣称自己是“唯一正确的真理”。

但今晚兰登坐在这座与众不同的教堂里,突然发现自己被各种信仰、各种肤色、各种语言、各种文化的人包围着,所有人都惊奇地仰头凝望……所有的人都在欣赏最简单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