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汪兰 郑桐(第4/6页)

两个人住在一栋破旧的筒子楼里,下班之后,两个人会在楼道里做饭。郑桐是湖北人,爱吃辣的,汪兰作为重庆人也爱吃辣的,他们做得最多的菜自然是辣椒,两人在楼道里忙碌着,似乎通过这种忙碌暂时忘却了思乡之苦。有时两人同时炒完菜,郑桐端着盛菜的盘子过来,让汪兰品尝一下他的手艺,有时两人把做好的菜放到一起共同品尝,单调的单身生活就有了些色彩。

晚上没事时,郑桐有时就提议到外面走一走。汪兰受到这种邀请后也并不推拒,两人就在“国防部”的大院里走一走。所谓的“国防部”大院其实就是一个残破的院落,甚至连围墙都没有。几栋房子组成一个院落,每栋房子的街角都有警卫放哨,几栋房子后有一个小湖,不知是人工的还是天然的,总之,有了湖的样子。走了一会儿,两人就坐在一个排椅上,望着夕阳一点点落下去。两人都沉默着,思乡的情绪渐渐浓烈起来。

郑桐半晌说:汪兰,你去过武汉么?

汪兰摇摇头,但还是说:我没去过,但我们许多同学都熟悉武汉。武汉会战时,我还在上初中,我们同学一起捐了许多钱物支援前方的将士。

郑桐就陷入回忆之中:我们一个排三十多人,都战死在武汉的郊外了。他们死之前,都没来得及说一句话。

汪兰突然眼圈潮湿了:华中沦陷,这是我们的国耻。

郑桐突然叹口气:我们哪还有国了,也没有家了,我们只能在这个小岛上生存了。

汪兰突然问:郑处长,你说咱们重庆站后来那些同事,现在干什么呢?

郑桐突然沉默下来,四周看了看,见四下无人便小声地说:他们的任务是潜伏,也只能潜伏了,大陆已经是共产党的天下了。

汪兰又道:委员长说要反攻大陆,真的能反攻成功么?

郑桐抱住头:几百万军队说败就败了,凭着这个小岛还有潜伏下来的那些人,要是能反攻成大陆,我们也就不会失败了。我打过仗,也带过兵,气可鼓不可泄呀。

汪兰就不说什么了。她站起身来说了一声:郑处长,咱们回去吧。

郑桐站了起来:汪兰你以后就不要叫我处长了,你还是叫我郑桐吧。

汪兰就局促地说:是,处座。

郑桐看一眼汪兰:你又来了。

汪兰也只能抿嘴一笑。

汪兰和大陆的联系方法自然也是通过电台,因为她是电报组的组长,平时并不用她值班。她自己有一间办公室,隔壁就是电台值班室,滴滴答答的电报声不时地传过来。上半夜还是忙乱的时候,情报大都是大陆方面发过来的,那是潜伏在全国各地的特务机构,他们把相关情报发过来,同时“国防部”各个局也会把各种各样的指示送出去。

每个潜伏人员的频率都不相同,联系一个信号播段电台都得进行调试,在约定的时间里接收信息或发送情报。每个值班的人都会在电台前的显眼位置贴一张联络图表,那上面记载着联络时间和联络频率。有时联络频率换了,他们又得重新换一张表格。每个报务员都有自己固定的联系人。联络的信息,又雪片似的汇集到汪兰手上,由汪兰再把这些所谓的情报分发到译电组,译电组依据不同情报再分送到保密局各个处室。

汪兰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和大陆进行联络。她的联系并不频繁,她会依据上级的指示,收集好情报,在夜深人静时,来到电台值班室,那会,只有一两个值班的人员在打盹,这时间已经过了联络时间,电台就显得很冷清。汪兰来到电台值班室,以调试电台为名,选择好频率,把电报发送出去。她不担心电报被台湾截获,因为她和中央联络都是加了密的电报,一时半会无法破译。就是破译了,电报的内容也失效了。几天之内,她和中央的联络密码又会换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