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卷 第三十一章 论发怒(第2/4页)

在斯巴达,监察官们看见一个道德败坏者有好的建议要向人民提出,就命令他们缄口不语,而请一个正派的人将这建议作为自己的想法推荐给人民。

细细品味普鲁塔克的著作,可以使我们发现他是什么样的人,就想更深入了解他的灵魂。然而,我希望我们对他的一生能够记住一二件事。感谢格利乌斯[6]给我们留下了关于普鲁塔克生活习惯的一件趣事,那件事同我论述的发怒有关。我对这个故事爱不释手,尽管它有点偏离正题。普鲁塔克的一个奴隶,是个道德败坏的恶棍,可他耳朵里灌进了不少哲学思想;那奴隶做错了事,普鲁塔克下令剥掉他的衣服,用鞭子抽他;起初,他嘟嘟嚷嚷,说这样揍他毫没道理,他没做错什么事;最后,他大叫大嚷,故意辱骂主人,说他不是他所吹嘘的哲学家,他常说发怒是丑陋行为,甚至还著书专论发怒,可他现在暴跳如雷,指使人如此残酷地鞭打他,与他书中写的完全背道而驰。普鲁塔克听后神色镇定,他不慌不忙地说:“怎么,粗鲁的家伙,你凭什么说我现在发怒了?我的面孔,我的声音,我的脸色,我的言语,哪一点让你看出我激动了?我不相信我的眼睛显出了不快,脸上露出了激动,我也没大声吼叫。我脸红了吗?我口吐白沫了吗?我说了什么应该后悔的话了吗?我气得打颤了吗?发抖了吗?告诉你,这些才是发怒的真正标志。”说完,他转向执鞭的人,对他说:“在我和他辩论时,请你继续干你的活。”以上就是格利乌斯叙述的故事。

塔兰托的阿契塔[7]是一次战争的统帅,他打完仗回来,发现他的管家管理不善,把家务搞得乱七八糟,田里杂草丛生,便把管家召来,对他说:“快滚吧!假如我没有发怒的话,我就狠狠揍你一顿了!”柏拉图也如此。一次,他对他的一个奴隶大发脾气,命令他的弟子斯帕西普斯替他惩罚这个奴隶,借口不愿亲自责罚引起他生气的人。斯巴达国王卡里鲁斯看到一位国有奴隶胆敢对他傲慢无礼,对他说:“假如我没有发火,我肯定立即处死你。”

世。

这是一种自以为是、目空一切的冲动。当我们没有弄清事实真相而大发雷霆后,如果人们向我们陈述有力的辩解,多少次,我们会不顾事实和对方的无辜而又气又恼!关于这个,我记得古代有一个典型的例子。格内厄斯·派索在其他诸多方面是个优秀人物。有一次,他对一个士兵大动其怒,因为那人和一个同伴去割草料,却独自一人回来,又讲不出把同伴丢在哪里,派索便断定他把同伴杀了,就判了他死刑,立即执行。正当他被拉上绞刑架时,那位迷路的士兵回来了。全军上下喜出望外,那两个士兵热烈拥抱,尔后,刽子手将他们带到派索跟前。在场的人都以为派索会非常高兴。可事实恰恰相反:他本来就在气头上,这下又羞又恼,便气上加气;这种气恼情绪使他突然想出了一个恶毒的主意:他看到三人中有一个是无辜的,就干脆宣布他们都有罪,下令把他们都拉去处死,第一个士兵,是因为原先已有判决;第二个迷路的士兵,因为他是导致他同伴处死的罪魁祸首;刽子手,则是因为他没有执行命令。

同固执的女人打过交道的人,可能有过这样的体验:当他们以沉默和冷静对付她们的激动,不屑助长她们的怒气时,她们会气得横眉竖眼,七窍生烟。雄辩家塞利乌斯生性易怒。一次,他和一个人共进晚餐,那人谈话素来温顺和婉,这次,他怕惹塞利乌斯激动,决定他说什么都表示赞同。塞利乌斯见找不到发怒的理由,忍无可忍,便对他说:“你倒是反驳一下我说的话呀!谈话是两个人的事嘛。”那些女人也一样,她们效法爱情的规则,她们发怒,仅仅是为了让对方也发怒。[8]福基翁同某人交谈,那人粗暴地辱骂他,扰乱他讲话;福基翁闭口不语,让对方把怒气全部发泄出来,然后,接着刚才的话头,继续往下讲,只字不提对方的骚扰。这种轻蔑的态度,比任何尖刻的反驳更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