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卷 第一章 殊途同归(第2/2页)

当然,人是极其虚荣和反复无常的。对人很难作出固定不变和千篇一律的评价。庞培[12]曾因一个叫芝诺的公民愿意独自为马墨提奥人[13]担罪受罚而宽恕了全城居民,尽管庞培曾被他们激怒过。而佩鲁贾[14]的城主对苏拉[15]也用过同样的办法,却与己与全城居民没有好处。

亚里士多德辅导亚历山大

亚历山大[16]则与前述例子截然相反。这位最勇敢、对战败者极其宽容的人,浴血奋战,攻下加沙城后,碰上该城指挥官贝蒂斯。对于此人的英勇顽强,他在围城时早有领教:在这一战役中,贝蒂斯经受了可怕的考验,最后在部队溃逃、武器折断、自己遍体鳞伤的情况下,依然孤身奋战于众多马其顿人之中。亚历山大为这次胜利付出了昂贵的代价,最惨重的是他身中两箭,对此耿耿于怀,对贝蒂斯说:“贝蒂斯,你不会像你所愿意的那样死去,你会受到一个战俘可能受到的各种折磨。”而对方神色坚定,傲气凛然,面对威胁,一言不发。看到贝蒂斯傲慢而执着的沉默,亚历山大思忖:“他怎么不低头?他怎么不求饶?我一定要战胜你的沉默,即使不能让你说话,也要让你呻吟。”于是他由愤怒变成狂怒,命令士兵刺穿贝蒂斯的脚跟,将他活活地拖在一辆马车后面,把他撕得肢体不全。

或许他对勇敢习以为常,根本不欣赏这种品质,所以就不太看重了?要不他太欣赏自己的勇敢,看到别人同样有胆量就会嫉妒、怨恨并难以忍受?也可能他一怒就容易暴躁,难容异己?

的确,如果亚历山大能够抑制怒火,那么,在攻占和掠夺底比斯城时,那些失去自卫能力的众多勇士就可以免遭杀戮了。因为,在这场鏖战中,底比斯城有六千人被屠杀,但没有人逃跑或求饶;相反,街上到处有人还击得胜的敌军,挑起决斗,让自己死得高尚。从没见过被打得遍体鳞伤的战士,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还在寻敌复仇,拿起绝望的武器再杀几个敌人,以求安慰。这一悲壮的场面没有得到亚历山大的丝毫怜悯,他用了一天的时间报仇雪恨,直至热血战士流尽最后一滴血。只有手无寸铁的妇孺老幼才幸免一死,最后成为三万奴隶。

[1] 爱德华(1330-1376),为百年战争中英国最杰出的将领。据说,一三七○年围困列摩日时,大肆屠杀市民,只饶了三位英勇抗战的将领。

[2] 法国西南部旧地区名。

[3] 斯坎德培(1403-1468),阿尔巴尼亚君王。

[4] 伊庇鲁斯为古希腊地区名,在今希腊北部和阿尔巴尼亚南部。

[5] 康拉德三世(1093-1152)为日耳曼皇帝。

[6] 巴伐利亚公爵,这里指漂亮的亨利,一一二九——一一三九年为巴伐利亚公爵。

[7] 底比斯为古希腊城邦,先后击败雅典和斯巴达,称霸希腊。公元前三三五年为马其顿所灭。

[8] 派洛皮达为古希腊底比斯统帅和政治家,公元前三六四年战死疆场。

[9] 伊巴密浓达(约公元前420-前362),古希腊底比斯统帅和政治家。

[10] 老狄奥尼修斯(公元前430-前367),锡拉库萨的君主。锡拉库萨为意大利西西里岛海港,建于公元前七三四年。

[11] 雷焦卡拉布里亚为意大利南部城市,历史上曾是希腊殖民地,公元前三五七年到公元前三五一年,被锡拉库萨人占顿。

[12] 庞培(公元前106-前48),古罗马统帅。

[13] 马墨提奥人指古代西西里岛北部居民,自称战神之子,以强盗为业。

[14] 佩鲁贾为意大利城市。

[15] 苏拉(公元前138-前78),古罗马统帅,独裁者。

[16] 亚历山大(公元前356-前323),马其顿国王,大举侵略东方,建立了亚历山大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