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第2/3页)

赵昱又沉默。

他将这些听在耳中,只觉心中好似有一种莫名的情绪在激荡。

他是皇帝,这些农户也都是他的子民,既是一国之君,那也应当做些什么。

可他能做什么?

赵昱心情激昂:“那我给他们银子。”

闻茵又笑了:“就算是你能给银子,难道还能让所有人都读书吗?”

“为什么不行?”赵昱说:“对这些人来说,读书费银子,对我来说,这点银子也不算什么。”

“那你可知道,天下有多少人?一年要花多少银子?”

赵昱一噎。

“好吧,就算你当真能给的出所有银子,那也保不准有些人拿了银子,却也仍旧不愿意读书。”

“怎么会?”赵昱不解:“不用他们出银子,他们还有什么不乐意的?”

“也并非是所有人都想。寒窗苦读十多年,最后却不一定能考□□名。可若是不读书,早早便能下地干活,或者学一门手艺,也并不比读书人差。”

赵昱迷糊了:“做官难道也不好?”

“天底下能做官的又有几人呢?”

赵昱眉头紧皱,还是想不明白:“可无论怎么说,读书考功名,就算做不了官,至少也比在家种地好多了。”

“在城中食楼里做小二,一月能有二两银子,若是能有手艺,一月能得的银子更多。要找出路,也能找到许多,并非只能在家种地。”闻茵没有再多说什么,夹了块肉到他的碗中:“夫君,吃吧。”

赵昱拿起筷子,可眉头还紧皱着。

他这一段饭吃的心不在焉,不时往门外看去,可之后也没再见到主人家的小孙子。

等一顿饭用完,他们走出去时,才在院子门口看见了小孩。小孩蹲在地上,手中抓着一个野菜团团吃得香,听见两人出来的动静,忙不迭跑到了一边去。赵昱顺着他跑走的身影看去,看见他手中抓着的团团不小心掉在地上,小孩也没在意,弯腰捡起在衣服上擦了擦,又继续放入口中。

赵昱张了张口,到底没有说什么。

他想起方才桌上的老母鸡汤,两人都吃得不多,只喝了一碗汤便作罢,鸡肉也没有动几筷子。平日里他在宫中,满桌的菜也动不了几口,这会儿心中却堵得慌。

闻茵口中说的铺张浪费,张达激动的节衣缩食,他隐约明白了什么。

一直走到村口,他们又路过了那片田野,日头正烈,可仍然有许多人满头大汗地在田间忙碌。赵昱问:“读了书也无用,不读书也无用,那除了做农户,他们就没有出路了?”

“出路是有许多的。”

赵昱心想:做小二,做木匠,这算是什么出路?

“许多事情并非是想了,便能做到。”闻茵说:“这些农户已经足够勤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忙的连休息的机会也没有,他们已经尽力,许多事情,就算是他们尽力了,也不一定能做到。”

“那谁能做到?”

闻茵沉默地看着他。

赵昱后知后觉地回过神来,是他能做到。

他是皇帝,是天下之主,所有的百姓都是他的子民,百姓们是否过得好,都与他的一举一动息息相关。

先皇耳提面命的教诲,也是在这时,他才忽然有了一点顿悟。

农户们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只有他才能做到。这些农户过得如何,全看他这个皇帝当的如何。

他这个皇帝若是当得不好,便是……便是民不聊生,要被人骂作昏君,还会有如闻英之人看不过眼,推翻他的皇位。若是他这个皇帝当得好,或许也是如闻英这般,得百姓口口称赞。

他隐约是明白了,可还有些不明白。

若是要当个盛世明君,如何才能算作明君?他已经勤勤恳恳,上早朝,批奏折,朝中的事情也尽力应对,他已经用尽了努力,为何还要被骂作昏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