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的玫瑰(第2/2页)

晚上到了度假村,附设的酒店看起来很高档,但服务员不会英文,我们要一瓶葡萄酒,她拿来了啤酒,说不对要换一个,她又拿来白兰地。整个酒店就两桌人,另一桌的人看不下去,就帮我们。其中一个穿蓝色T恤的中年男人,看起来器宇不凡,一问才知道他是某美国著名的电脑公司的总设计师,有很高的级别,经常往返于美国与上海之间。他出生在厄瓜多尔,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我问他玫瑰的事,他说,现在的玫瑰不得不养在大棚里,因为玫瑰花的色、香,吃玫瑰花的昆虫太多,被咬的玫瑰很不好看,花农用了大量的农药,导致土壤污染,严重危及了玫瑰从业者的健康。养在大棚里,不仅避免了昆虫的叮咬,而且温度、光线都是电脑严格的控制下,高产、稳产、无污染。

这么说,我的怨怒平息了不少,无污染是最重要的。看来露天玫瑰一定看不到了,能看一看大棚里的玫瑰也可聊以自慰。

于是又着急地去看玫瑰棚。司机带我们在闭塞的农村,在高低不平的村道上颠簸了很久,终于在一个大门紧闭的地方停下来,黑色的铁皮门一角有个两平方尺的小窗户。我们说明了来意,看门人通报说经理忙,不理我们,我们只好悻悻地走开。又颠簸了很远,见到好几处的深宅大院,说也是种玫瑰的,围绕着玫瑰色的高墙转了几圈,找到了门,也是紧紧关闭着。看门人找经理,经理又找老板,最后还是决定不让我们进去,给再多的钱也不让看。印第安人的倔强又在这里表现出来了,虽然他们不再是纯种的印第安人,但都有印第安基因。我看着深红的高大的院墙,突然两脚发软,很是委屈,想大哭一场。就想看一眼玫瑰,就这样重重阻隔,本来应该长在山野,开在寻常百姓家的玫瑰,怎么又成了“旧时王谢堂前燕”?

这么一折腾,我突然想起在厄国折腾了一个多礼拜了,山野的玫瑰见不到,大棚里的玫瑰没见到,怎么大街小巷、广场、公园也没看到?甚至这玫瑰之乡的庭院篱笆,房前屋后也见不到玫瑰,哪怕是一棵也可以。就忍不住问司机,司机说以前种的,有人折,后来就不种了,这司机太爱国了,耍滑头,他总是避重就轻,我不认为这是理由。

我百思不得其解,咕咕哝哝地抱怨。

我的朋友突然变得聪明起来,他说“卖鞋子的人总是穿有洞的鞋子”。我一下子明白了,中国也有这样的谚语——“卖鞋的汉子赤脚走,卖油的婆娘水擦头”。玫瑰这种纯属精神的东西,不能像玉米羊驼一样被重视,当野生状态的玫瑰当作商品被出卖以后,就失去了野生的自由。就像当年漫山遍野的野玉米,野甘蔗都不复存在了。这里的人们只知道玫瑰可以卖钱,还不知道用玫瑰来美化他们的生存环境。他们虽然纺织了美丽的毯子、绣花的衣裙,还有各种各样的首饰,但对玫瑰这种纯精神之品还不知道如何处置。

可怜的我,在玫瑰之国看不到玫瑰。

可怜的玫瑰,在玫瑰之国里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