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衣食住行中的法律点(第2/7页)

第二,维权的难点和对策消费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衣食住行。作为一个消费者,我的感觉就是维权非常难,因为你不可能成为各方面的专家,不可能了解各方面的专业知识、法律知识。我是专业学习并从事法律工作的,但我对法律也不是了解得很清楚,只是对侧重的领域比较清楚,因为现在法制越来越健全,立法越来越多,专业化程度越来越强,我们不可能全部了解。在这种情况下,应该说维权这方面存在很多难题。概括起来有三点:防范难,取证难,索赔难。

1.防范难。

防范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觉得最主要的也是最突出的有如下三个方面的原因:(1)部分生产者、经营者唯利是图,生产、经营假冒伪劣商品,损害消费者的权益。

前几年发生的安徽阜阳劣质奶粉的事件,有关媒体做了大量报道。因这些奶粉造成了许多大头娃娃,造成恶劣的后果。关于制造假冒伪劣商品,《北京青年报》有一个披露资料,是制造家庭桶装饮用水所用的塑料水桶,非法加工点用的是废旧的塑料垃圾。记者到加工点暗访,发现他们生产的水桶的原料既有废旧的塑料盆,也有医用的针管。记者在现场看到了成堆的塑料垃圾,几个工人把垃圾卷到一起倒进机器里,经过处理,塑料垃圾被粉碎成颗粒状,经过漂白就作为制造塑料桶的原料。桶装的水号称是矿泉水,实际是用粗大的自来水管伸入一个装满水的大水箱,将水通过装有活性炭、粗盐的装置,这样简单处理过的水就成了矿泉水装入桶里,然后贴上各种标签,销往各地。

最近发生的假药问题造成很多的伤害,这些事件都是触目惊心的,单个消费者很难防范。

国外也不是天堂,虽然市场经济搞了这么多年,相对规范一些,但假货事件也是经常发生的。韩国也出现过用下脚料生产垃圾食品。盗版的光盘、假药、假酒,国外也存在。《法制日报》有一个资料,标题是《全球假货泛滥,打假刻不容缓》,指出假货已经危害到各个行业。据世界海关组织估计,目前假货贸易总额已经超过全球贸易总额的6%,超过5千亿欧元,假冒产品几乎遍布经济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全球10%的药品是假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假药的比例高达60%;在非洲的尼日利亚出售的药品80%是假药,印度假药占15%~20%。意大利服装协会曾经有一份报告指出,在意大利购买的服装有20%是假货。法国一个打假机构估计,欧洲市场上出售的汽车每十辆就有一辆是假货。

这些问题是非常严重的。现在我感觉更成问题的是,过去都是小商小贩或是不法企业制假贩假,最近媒体报道有些超市有些名牌厂家也发生了产品质量问题,使消费者更难防范。最近《北京日报》报道,北京市易初莲花超市偷换产品保质期标签,欺骗消费者。最近被曝光的康洁橱柜也发表了致消费者的公开信,声称其生产的橱柜有底柜有吊柜,被检测的不合格产品是底柜,且是从往年不合格的库存样品中抽检的,同时表示康洁公司将继续履行“不满意就退货”的承诺,并为2006年购买橱柜的客户进行免费检测,以此来辩解其产品质量不合格的问题。北京市质量监督局对康洁橱柜的辩解进行了驳斥,声明对其抽查的样品是按照规定从待售产品中抽取的。康洁公司这才发表了致歉书,承认北京市质量监督局所说均为事实。在这种情况下,出现问题了,生产厂家应当正确对待和认识,但实际上生产厂家在问题出现后为了种种目的掩盖一些事实,在北京市质量监督局做出驳斥后才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才承认客观事实。现在一些名牌产品厂家也都接二连三被曝光一些质量问题。3·15时,史密斯热水器和万家乐热水器被曝光产品有不合格的问题。以上这些问题确实是有些厂家生产产品时没有尽到企业的社会责任,盲目追求利润,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