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健康文明从“心”开始(第4/10页)

第一条标准是有足够的精力,从容不迫应付日常生活、工作压力而不感到过分疲劳和紧张。这讲的不是身体的指标,不是身体的状况,这更多的讲的是心理,精神饱满,朝气蓬勃,处事乐观,态度积极,勇于承担责任,大事小事不挑剔。在健康的指标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在整个健康观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人身心是否健康,用“五快两良好”来概括和总结:“五快”是快食、快言、快便、快语、快行,“两良好”是指良好的个性、良好的人际关系,前五个是身心健康的共同的指标,后面更突出的是心理健康。十五六年前我在日本留学学习心理咨询,当时老师让我们去读心理健康的标准,因为心理学的目标是要促进每一个人能够自信、自立、自我确定,同时能够更好适应社会、维护心理健康,我们读了很多心理健康的标准,不同的专家有不同的说法,越读越糊涂,老师告诉我记住六个字:快食、快言,快便。当你得抑郁症,精神出现严重冲突、焦虑、矛盾、困扰、孤独、寂寞,你会吃什么都不香,什么都不想吃,睡觉的时候难以入睡。排泄很重要,不管是拉肚子还是便秘,都是身心状况不好的表现。快语、快行不是简单地说的是速度,而说的是一种状态,“快行”说的是动作协调,做事情很流畅、自如。良好的个性和良好的人际关系,适应社会首先必须要有人际关系的适应。现在有新的概念叫“啃老族”,英文叫“NEET”,是三种状态、“三不”状态。这些人文化不低,受过很好的教育,到真正踏入社会时,因为学校的教育和社会有区别,发现社会的环境与学校不同,不能适应社会,不能和领导同事协调关系,自己承受不了就不工作,回到家里吃老的,喝老的,用老的,这叫“啃老族”。这是一种社会现象,世界各国都有这种“啃老族”。这些人不是不聪明,他们有很好的学历,甚至不乏名校毕业,但他们不能适应社会,走入社会后发现工作压力太大,任务太重,不能和各种不同性格的人相处。去年美国一家咨询公司曾经调查了21个跨国公司人力资源的负责人,问他们中国的毕业生在国际人才市场竞争的状况,总的结论是中国是人力资源大国。2006年是430万毕业生,今年是495万,是大国但不是强国,中国的大学毕业生能够在国际人才市场竞争并能够获得工作机会的人的比例最多不到10%。同样是发展中国家的印度,一些地区的贫困程度和发展状况连中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水平都达不到(印度是贫富差距非常大,发展很不均衡的国家,但印度同样是发展中国家。同样是在亚洲,同样都是大国),印度毕业生能够适应国际市场竞争的比例至少是25%。中国最多不到10%,差距很大。那我们差在什么地方?他们概括了几点:第一是英语。我们从小就学英语,但对语法抠得太厉害,语言最大的功能就是沟通,我们平时说话也有很多错误,重要的是别人要能听懂,学了很多年英语却不会说、不会听,就不能让工具发挥作用。印度的官方语言是英语,开国际会议时印度专家发言是用英语,印度很多的教材都是英文的,英语应用能力确实比我们强。第二是实际技能,最重要的是人际沟通交往的能力。人要发展并不取决于有多聪明,重要的是能否有效和别人沟通,一个人的沟通能力在成功中要占到70%~80%,远比学位、学历重要。如果能和各种不同的人相处,尤其在国际化时代,到跨国公司去工作,有不同种族的人,要和不同的人相处,要能够理解别人与你的不同和差异,尊重别人与你不同的地方,听进不同语言的意见,这是很重要的。否则天天都有文化、观念、表达的冲突,就无法做好工作。这几点让我们看到一个人是否有协调的人际关系对一个人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