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和谐家庭与和谐成长(第4/8页)

好的关系为何如此重要?我们现在很担心孩子早恋,《藏在书包里的玫瑰》采访了13个有过性经历的中学生,发现这些学生半数以上都是学校公认的好学生,1/3来自于全国的名校。我举两三个这样的例子来说明好的关系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今年年初,北京电视台的记者来找我,说北京某重点中学的两个学生把孩子给生出来了。这是个重点中学,班主任老师发现男生行迹不太正常,就翻了他的书包,发现书包里有一封写给女孩子的信,信中写了发生性行为的细节。老师对该男生进行严肃批评,要他停课反思检查。这件事情没有注意保密,很多同学都知道了,议论纷纷,导致两个学生在学校无法待下去,就回家了,父母也不接受,两个孩子就在外面租房住。同居时间久了女孩子怀孕了,男孩子说:“我们就是要把孩子生出来,我们就是要证明我们两个是认真的,我们长大了,成熟了,我们不是闹着玩的。”两个人就把孩子生出来了,生出之后才知道养孩子不容易,吃喝都需要钱,男孩子上街抢劫,抢了几部手机之后被抓获。高一的学生,十六七岁,就把孩子生出来了。这两个学生怎么上课?怎么做父母?他们自己还是未成年人!这件事情教训很深,如果学校采取保密措施以人为本地引导、帮助,就不会出现这种事情;如果父母明智一点,接纳孩子、引导孩子,这件事情也不会发生。由于不能沟通、不能接受,青春期产生了对立。谁家有个中学生,就等于谁家有个定时炸弹。关系好坏决定教育成败。

有一个家庭到大连去发展,上高二的女儿放学回家,“扑通”一下跪在妈妈面前嚎啕大哭,孩子一边哭一边说:“妈妈,我错了。”妈妈问她怎么了,女儿说她怀孕了,妈妈说她一听头发都快竖起来了。妈妈很快冷静下来,让孩子起来,陪孩子去医院,以妈妈的名义挂号做了检查,女儿确实是怀孕了。医生建议做人工流产,妈妈给学校打电话说女儿得阑尾炎请假二十天,在女儿做完流产后一直非常细致地照顾女儿。妈妈知道女儿很后悔很痛苦,一句责备的话都没有,把女儿感动得热泪盈眶,女儿说:“妈妈,你放心吧,我一定会让你看到一个让你骄傲的女儿。”妈妈每天陪女儿散步,谈爱情,谈性,谈如何把握人生。妈妈说:“女儿,你放心吧,人都有犯错误的时候,只要吸取教训就行了。这件事情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不会有第三个人知道。”女儿说:“你是世界上最好的妈妈,我一定会珍惜的。”女儿很快康复,勤奋学习,严格要求自己,高中毕业考上北京一所重点大学,大学还未毕业就收到美国三所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到现在那个男生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妈妈知道找那个男生是没有用处的。同样是孩子在“性”上出现问题,不要以为孩子犯了错误有了挫折就完了,关键是父母对孩子是什么态度是什么关系,这是非常重要的。不管时代如何变化,把握一条即“我永远爱孩子,理解孩子,尊重孩子,与孩子一起成长。”

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好的关系可以用十个字来概括:理解、信任、尊重、帮助、学习。我们都希望孩子将来能上好的中学、大学,但是我们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过高往往要出问题。比如说你希望孩子成功是对的,但是成功要确立一个新的理念,成功就是发展就是选择,让孩子把爱心、期望变成孩子自愿的自主的选择,这就是教育的智慧。

有一天,我接到一个电话:“孙老师,明天是秋儿的遗体告别仪式,她的父亲特别希望你能参加。”我愣住了,秋儿是一个17岁的女孩子,秋儿的表姐有心理问题,后来经过治疗康复后又去帮助别人解决心理问题。我去参加秋儿表姐的生日晚会时看到了秋儿,秋儿很活泼很漂亮,喜欢弹钢琴。她问我想听什么曲子,我说:“你弹个《献给爱丽丝》吧。”秋儿就弹了这首曲子,而且还跳了段现代舞。秋儿会跳芭蕾,钢琴六级,喜欢唱歌,还会谱曲。但她文化课成绩不好,她的愿望是初中毕业后报考幼儿师范,但她的父母希望她上大学,就想办法让她进了北京某区的重点高中。如果孩子基础很差,越到了好学校——重点中学,她的日子就越难过,如坐针毡。秋儿到了重点中学,高二会考两门不及格,她觉得考大学很悬,而且她喜欢的比她高一年级的男生肯定会考上大学。她越想越绝望,最后开煤气自杀了。我去参加秋儿的遗体告别仪式,秋儿穿着杏黄色的上衣、胭脂红的背带裤,旁边放着她的芭蕾鞋和爱看的书。她的同学哭成一片,我问她的同学心里是怎么想的,她的同学说凭秋儿任何一项才能都能过上幸福的生活,但家长期望太高了,非要让她读重点中学。后来我写了一篇报告文学叫《生命的追问》,我们不能放弃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