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实力&责任(第2/3页)

视频另一头的陈志只好笑笑,他也知道瞒不过苏哲,但是还是不希望让自己这个从小宠到大的弟弟太过担心。

或许是此前双方已经通话很久,陈志身边的医生打手势打断了对话,表示检查时间已经到了。

临挂断视频时,陈志还在笑着对苏哲说:“小哲,加油,我等着你超过我的成绩。”显然,哪怕是病中,他也关注到了苏哲昨天的赛事。

视频挂断后,苏哲才了解到陈志当前的压力以及受伤的前因后果,在得知陈志的伤势报告已经送往德国,同时在准备紧急前往德国进行伤势治疗及后续的康复治疗后,苏哲也算是勉强松了一口气。

“10秒05……”

这个可怕的门槛,此时正横亘在所有奥运参赛国的眼前,这个达标线可以说是历届奥运最严苛的达标线,甚至达到了上一届奥运的决赛水平。

陈志虽然曾经跑进过10秒,但是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训练状态、技术调整、身体状况、心理因素甚至是赛场等等因素,成绩都会产生一定的起伏。

今年这个赛季以来,陈志因为处于技术调整期,在比赛中的状态有所起伏,而从7月开始,就真正进入了奥运的参赛选手参赛资格认证期,这正是陈志逼迫自己加大训练量的原因,希望能够尽快恢复最好的状态。

虽然作为国内目前排名最高的百米选手,哪怕最终国内没有人能跑进达标线,他也能以国内最高排名选手的身份参加奥运,但是作为一名真正的运动员,没有人愿意看到自己是以这种方式,被“安慰”着安排进奥运赛场。

苏哲心里明白,除了这一层原因外,陈志心里身为国内百米领军人物的责任心也在作祟,他不希望自己国家的百米参赛资格是源自组委会的“关爱”,毕竟,当有选手达到奥运达标成绩时,也是宣扬本国的综合体育实力的时机。

“行了,阿志这个事情不是你现在该想的。”苏寅生揉揉额头:“今年是田径大年,接下来还陆续有全国赛事,这次全锦赛,为了鼓励年轻选手,特别增设了3个候补名额,需要在全锦赛开赛前额外加赛一场,取总成绩前三的选手获得全锦赛的参赛资格。我们已经给你准备报名候补赛了,让你去全锦赛试一试。”

赵长河此时也翻出了一时带在手边的记录手册,翻页道:“你昨天的成绩变化得太多,今天我们重新进行一次测试,你昨天的比赛,后程加速很惊人,但是你的起跑反应速度和起跑加速跑的技术还是有所欠缺,接下来的训练计划,我和你爸也需要再做调整。”

眼看苏寅生与赵长河的话都说完了,苏哲犹豫了片刻,还是开口道:“爸,赵叔,我想试试世锦赛挑战赛。”

听到苏哲的话,苏寅生和赵长河均是皱起眉头,没有说话。

事实上,他们最初也考虑过是否要让苏哲试试世锦赛的挑战赛,以苏哲在省运会上的成绩,参加挑战赛还是很有竞争力的,但一是他们还不敢确定苏哲的状态是否稳定,二是全国锦标赛和世锦赛挑战赛都安排在8月,两场大赛前后相差不到10天时间。

苏哲自恢复训练以来,还只参加过一次省运会,他还没有经历过从训练到比赛之间的状态循环调整,如果连续参加两次强度极大的全国最高级别赛事,他们不确定苏哲自身的状态能否承受。

最终,出于稳妥的考虑,苏寅生和赵长河决定暂时只让苏哲参与这次全锦赛,感受一下全国级别赛事的氛围。

苏寅生明白,苏哲这是看到陈志受伤,受到了刺激,想要逞英雄帮助陈志减轻压力。但是这小子也不想想,陈志作为全国百米第一人,他的压力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帮助分担的吗?

10秒18到10秒05,这之间的差距有多少人耗费多年都无法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