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第3/5页)

贾蓉娶了个好媳妇,以后万事不愁,那宁国府的继承人是不是就轮到她儿子了?

只要让她儿子原爵袭爵,别说出银子了,其他的事情都好商量。

这要求忒难为人了。

元春要是有那本事,早先将荣国府的继承人改成她老子了。

因荣国府满足不了凤姐儿的‘小’要求,凤姐儿也就只能代表宁国府这一支意思意思的出了二万两银子。

就这,都叫凤姐儿心疼个够呛呢。

谁家的银子也不是大风刮来的,若不是不想得罪元春,以后说不定还能用得上,凤姐儿才不会出这笔银子呢。

宁国府出了二万两,大房那边都不用人催,当天就卖了好几件库房里的摆设凑足了二万两当着老太太的面送给了二房。

至于为什么卖摆设,这还是宝钗担心将来真的叫二房盖成了省亲别院,库房里的那些摆件再被二房盯上。

人家也不从你要,就说借着用一用。你能怎么办?

不借又做不到。借吧,就真的是肉包子打狗回不来了。

与其到时候气到自己,还不如换了银子还能哭回穷。

宝钗经手倒卖,价钱还算公道合理。完事又说钱留在手里就是死钱,建议买些庄子田地。

薛家虽然占着皇商的名份,但名下的庄子并不多。一来主要是没有爵位功名,田庄的税收过于沉重。二来便是薛家这边更看重商铺带来的效益。

荣国府有爵位,贾琏身上有官职,多买些田庄,其实是最省心也最不容易起纷争的事情。再一个,因睿亲王一案倒台了不少官宦人家,在抄没家产的时候,宝钗便发现祭田不在抄没家产的范围内。虽然有些不吉利,但还是将这事放在了心上。于是便有了与邢夫人商量购置田产的话。

宝钗事事捧着邢夫人,日常又小恩小惠的收买邢夫人身边侍候的下人,总之是宝钗的提议邢夫人一般都不会反驳。

时间一长,也叫宝钗渐渐的做成了一些事。

话回当下,只说省亲别院这事,大房和宁府一直是消极态度,王家,林家,史家,薛家和其他老亲故旧那里也送了贺礼和银子过来。

且不说回礼的时候,邢夫人装病躲事只叫二房自己掏腰包。只说这事到了最后,贾母也不知道是真心疼爱元春还是犯了执拗的毛病,想要打压大房气焰,重现当时两房都被她掐在手里的时光,总之就是仗着身份辈份又压着大房和宁国府各出了五万两银子才罢休。

为此,大房将所有将来可能用在省亲别院里的各种古董摆件都倒腾出去了。至于最后卖没卖,贾琏和宝钗俩口子夫妻联手还真不知道后续如何了。

哦,值得一提的是不但大房公库的大批物件被‘卖’了筹钱,就连贾赦珍藏的古玩也都少了一大批。

凤姐儿因着这笔银子气炸了肺,她自己又不好意思哭穷道不满,便直接将荣国府大房倒卖家产为二房皇妃建省亲别院的事情捅出去了。

这事一出来,宫里的的嫔妃们都组团来看元春笑话,叫元春丢了好大一个脸面。

元春因不知道这里面是凤姐使的坏,又在二六之日见了王夫人后,在心里狠狠的记了贾琏和宝钗一笔帐。

满心盼着省亲那日好好的‘劝导’一回这二人。

贾琏进入官场后,也更加知道私德和名声对一个官员有多重要。可摊上这么一家子,他能有什么办法。

如今他的一切都是靠他自己苦心经营得来的,若不让世人知道他与皇妃虽然是嫡亲堂兄妹,却极为生份,说不定对他的仕途会有更大的影响。

元春进宫数年,至今没有诞下皇子是贾琏不看好她的一个重要原因。其次元春之前改铉易张以及默许家里送绯歌进宫这一点,也是贾琏不投资她的另一个原因。

看起来就不是个聪明的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