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第4/5页)

这份说词在秦可卿那里反复琢磨了许多遍,也反复询问了一回她那位亲生母亲。不过她的那位亲生母亲却在与秦可卿相聚没多久便去逝了。

这些年早就油尽灯枯了,不过是强撑着一口气才挺到今天。如今见了秦可卿也算心愿了了,自然也就松了气,坚持不下来了。

秦可卿为其母办了后事,便将骨灰寄放在佛前。希望佛祖庇护,早日洗清业障,来世无欠无债一身轻松。

此时宣旨太监听到这话,整个人都傻眼了。

举着圣旨好半晌都找不到自己的声音,左右看了看跟他一道出来的或礼部,或吏部的各位官员,我的个老天爷呀,然后呢?

别说宣旨太监傻了,就是贾蓉都傻得不要不要的了。

他的枕边人,竟然藏着这么个大秘密?

说实话,在听到秦可卿的真实身份时,贾蓉有那么一瞬间的失落。其后想的便是这事说出来对他们家的影响,最后剩下的便都是担心了。

担心自己的前程,担心自己的儿女,更担心陪他患难与共,不离不弃的妻子安危。

其实这么多年,他们谁也没想过睿亲王还能有平反的一天。当时娶了这么一个命运多舛的妻子,除了孩子有了皇室血脉外,于他的仕途并无多少帮助。

后来天谴开始了,平反的消息也一拨一拨的传到了大江南北。他们才有了真实的感觉。贾蓉也开始暗自窃喜起来。

然而如今回想起来,好像除了最始的时候自己的妻子跟着他一道欢喜,其他的时候都是心事重重的样子。

难道当时她就已经想到了这里?

那她……为什么不跟自己说呢。

这样大的事,这样大的事……

礼部尚书是这次宣旨中身份最高的朝官,此时见宣旨太监将锅抛过来,只得上前一步接下来:“秦氏,你是不是早就知道自己的身世。”

“……是。”秦可卿抬头看向问话的朝中官员,“臣妇一早就知道。”

“大胆,欺君枉上,该当何罪?”

“贾门秦氏见过诸位大人。斗胆问一句这位大人,此罪何来?”朝一院子的人看了看,秦可卿微微行了一个礼,声音轻柔却坚定不移,“臣妇自幼幽居信王府偏院,终年不曾见过外人。年幼时,为了诱捕睿亲王残部,不惜被人拿来当诱饵,若非命不该绝,也无今时今日。这便是当时受的伤。”秦可卿说完,便将当初绯歌制造出来的伤口露了出来。白嫩的手腕露在人前,哪怕疤痕不大,却也不由让人一震。

收起胳膊,秦可卿继续说道:“……机缘巧合之下被秦大人收为义女,记入族谱。入秦氏族谱前无人问过臣妇何方人士,臣妇也不曾对人说过自己便是睿王府小郡主。长至今时,未曾见君,也未曾与人言及过往,何来欺君?”

信王府这个被托孤的都不知道人被换调了,好意思定她的罪吗?

“此事暂且压下,待回禀了当今再做定夺。”礼部尚书朝着京城的发现抱了抱拳,然后又官威大开的问秦可卿当真不知道其母和小郡主的下落?

秦可卿果断的摇头,“家母临走前曾让臣妇发下毒誓,等真相大白之时,叫臣妇不可贪恋荣华尊荣,实话实说将真相和盘托出。若没有等到睿亲王平反的那一天,便保持缄默,不可给小郡主带来丝毫危险,若违此誓,凡我血亲皆,皆……其他的便不曾交待了。”说到誓言的时候,秦可卿直接哽咽,似难以承受般的略了过去。

听到这里,来此的诸位大臣都不由感慨了一回秦可卿母女的忠义之举,又对睿亲王多了几分敬重。

这得是多么难得的人物,还能在过逝后让人忠心不二,誓死效忠不改其志。

相较于旁人的唏嘘,贾蓉心中所有的疙瘩仿佛都在秦可卿的最后这段话中解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