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第3/5页)

没错,咱跟林妹妹比阅历,不比其他,还是完胜的。

贾母闻言想到之前陆续从绯歌那里得到的消息,缓缓点头,“娇惯太过了。”

“您老也就是嘴上说说吧。林姑父若真是重庶轻嫡,您老一准气得拿拐杖追着林姑父打出长安街不可。”绯歌笑嘻嘻的吐了吐小舌头,“如今瑜哥儿是林家唯一的男丁,又是记在正房太太名下,林家向来子嗣艰难,若是新太太没有生育,瑜哥儿就仍是林家唯一的子嗣,是姑母的孩子。”

按这个时代的规矩,贾家在林如海续弦这个问题上有一定的发言权。但如果贾家不想将林如海得罪太过的话,便不会反对。

但以贾家的立场来说,他们是十二万分不希望林如海续弦的……

所以在贾母问到续弦这件事情的时候,绯歌直接动了心眼。

林如海的实际情况,绯歌已经从九星旗那里知晓了。同时也知道以林如海的为人和作派是不会续弦的,但这并不妨碍她给贾母添堵,然后给黛玉和林瑜添筹码。

无论将来续的是谁,生出来的孩子都不会是贾敏的孩子。也不可能跟贾家这么亲近。所以黛玉和林瑜这俩个贾敏的孩子,对贾家的意义就不一样了。

反正……满嘴跑马车的事,绯歌也不是第一次干了。

(→_→)

……

又与绯歌说了一通话,看着时间马上就到了晚膳的时辰,贾母便叫了丫头侍候她起身。

薛林两家同时进府,但这接风宴去不能一起办。

黛玉是个姑娘,年纪又不大,林瑜虽然是林家的男丁,但他还不如半岁。再加上贾敏的孝期,所以姐弟俩是没有接风宴的。

和林家相比,薛家就不能不办接风宴了。

只是这样一来,要么黛玉姐弟回避,要么就是参加荣国府给薛家办的接风宴……让自己的外孙女在女儿的孝期给薛家人接风,多少有些个不厚道。当着薛家的面,贾母还是要脸的。

再一个薛家也没那么大的脸踩在她病逝的闺女头上。

于是贾母通知了王夫人,明晚给薛家人接风,今日的晚膳她带着黛玉和宝玉以及三春几个吃,王夫人不用过来侍候了。

晚膳前,黛玉让人抱着瑜哥儿跟着贾母派过来引路的婆子去拜见她那俩个仿佛遗世独立的舅舅。

时间趋近晚膳,贾赦百‘忙’之中见了黛玉姐弟。赏了一回见面礼,收了一份更贵重的。当场一高兴,就吩咐邢夫人多上心照顾一二。

跟贾赦的实在相比,贾政就不可爱了。

因贾母发话明日接风,又吩咐王夫人不必过去侍候,所以王夫人便跟着薛家人去了梨香院。也因此,黛玉成功见到了她很有可能戒斋去了的舅舅。

对着七岁的外甥女和名义上的不足半岁的外甥,贾政能说的有限。问了一回黛玉有功课,又叫读书不要懈怠,日常听老太太的话云云,便打发黛玉姐弟走了。

其实也不怪他,必竟贾家的男人就没谁会当人.父亲的。没因为黛玉回答不上他那清奇的问题就孽畜,孽障的叫骂,估计都是看在了黛玉姓林,和她老子是林如海的份上了。

真的,就贾政的读书天赋,若放到现代,估计光是留级就能在小学的时候将九年义务教育完成了。

不按学历,按学年算的那种。

也因此贾政出的考题,就算过去十几二十年,黛玉都未必能答得上来。

这还跟绯歌出的题不一样,像之前在船上,绯歌叫黛玉凭借那首‘……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给苏轼画一幅食三百荔枝后的翌日上火图。

(→_→)

……

晚膳,绯歌没回自己房里开小灶而是顺着贾母的意思留了下来。

以前绯歌不愿意留下来跟贾母吃饭就是因为上房用膳规矩大,吃的也未必有小灶好。

人家按着老太太和宝玉的爱好备膳,一顿两顿还好,时间长了,谁耐烦这样吃呢。但今后却只能如此将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