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第2/2页)

村的北面和东北,是千亩富庶的土地,不知多少年前,一秦姓人家来到这儿安居,凭借优良的地理位置世代安居乐业,繁衍生息,如今已经是李、王、高、郑四大姓为主,3000多口人的村庄了。

村的东南,主要聚居李姓。在我知道的家谱中,最早的就是我老爷爷那一辈。老爷爷共兄弟三个,大老爷爷李孟久(字子灵)享年75岁,善于绘画,尤以山水擅长。大儿李效文(在我爷爷那辈排行老大)务农,30岁时在赌博回来的路上死于湾边。二儿李效德(排行老三),生一儿一女,1969年,儿子李仕光在文革时因清理阶级队伍跳井自尽,年55岁。三老爷爷李孟龙,生有一子,不知名字,排行老五,无后嗣,我三叔李仕隆便过继给他。有一女儿李兰霞,后嫁东北,其丈夫在煤窑出事中身亡,一直享受政府补助至今,记得有一年她还带孩子回我们山东老家,以后我那个五奶奶在东北病故,而我三叔李仕隆是过继给了我五奶奶,兰霞大姑来电报报丧要我三叔去料理五奶奶后事,可三叔当时确实没有去东北的盘缠,也就没去,从此大姑也没再和我们联系。而排行老二的我老爷爷李孟斗,卒于1941年,一直在农村干瓦窑匠。生有两子李效何(排行老二)和李效亮(排行老四)。李效亮我应喊他四爷爷,有两子一女,李仕能、李仕德和李香臻。我爷爷李效何,于1955年十一月初四肝肿大死亡,卒年64岁。当时父亲用车推着去雹泉镇寻一个子久老先生看,说肝肿大,已经没有办法了。奶奶是1960年四月初四饿死的。我爷爷共有五子两女。大爷(即大伯)李仕昌、父亲李仕途,还有三个叔叔李仕隆、李仕明、李仕才,两个姑分别嫁至飞水镇刘家庄和老兵马营。我大爷李仕昌,1946年与大娘(后改嫁王家十里)在刘家庄子结婚,1947年阴历三月十三日生一女儿,乳名渠,后跟大娘嫁人,起名王志远。大爷下学后就去干了国民党。李孟仲大爷爷拿钱供我大爷上的学。

我可爱的故乡,就这样依山傍水拥着扇形的土地生生息息,真所谓一山一水一地养育了一方人,养育了我的祖祖辈辈。我要叙述的是一个平淡的不能再平淡的故事……

世外悠悠隔人间,不忍凄凄乱世烟。

慨怀潇潇任风逝,云霭冉冉绕仙山。

流云淡淡两厢望,孤山郁郁一心悬。

无论翩翩秋意去,且观滔滔云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