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 揭幕 81(第4/5页)

三国的情报机构——美国、以色列和英国——致力于阻止伊朗获得这些关键材料。他们到底取得了多大成果,仍然有待考查。2009年秋天,美国情报机构一名高层官员告诉我,他们确信,除了库姆之外,伊朗还有其他秘密铀浓缩基地——如果没有一些西方科技的注入,这些基地不可能得以建立。同样,2010年3月,当我快要完成书稿时,《纽约时报》有一篇报道称伊朗公然对抗联合国,正在建造至少两个“与库姆类似的基地”。那一消息来源于情报官员,他们坚持不透露姓名,因为他们所披露的情报源于一系列“高度机密的行动”。报道中没有提到一幅遗失已久的伦勃朗油画,一位被全世界奉为圣人的腐败的瑞士金融家,也没有一个两鬓斑白、中等身材、时常沿着康沃尔海边悬崖独自散步的男人。

致谢

本书与加百列·艾隆系列的所有小说一样,如果没有全球顶级艺术品修复师大卫·布尔的帮助,定不能成书。以往大卫会教我如何清洗油画。这一次,为了让我能够在油画里私藏秘密,他帮我设计了一套可行的方案。现代修复师很少有人使用“暗布”这门技术,但它与本书所刻画的行动任务正好契合。另外,我要永远感谢才华横溢的帕特里克·马修森,他教给了我一些艺术圈内的小伎俩,从而激发了我的灵感,帮助我创造出了这一系列中我最喜欢的人物之一。放心,帕特里克与朱利安·伊舍伍德所共有的特点不多,当然,除了他对艺术的热情,他的幽默感和无尽的慷慨。

在确保不透露个人信息的情况下,几位以色列和美国官员接受了我的采访。现在,我按照他们所中意的方式,匿名感谢他们。罗杰·克雷西与劳拉·克雷西夫妇向我介绍了美国在核不扩散方面所做的努力,让我对华盛顿天罗地网般的国家安全机构有了更深的了解。特别感谢M,他教会我如何把一部手机和笔记本电脑“搞到手”。我觉得自此之后我再也不会以同一种眼光看待我的智能手机了,大家最好也换换眼光。

纽约州银行部门大屠杀诉求处理办公室主任安娜·鲁宾向我讲解了财产赔偿与资产来源检索相关事宜。彼特·布依吉斯教会我如何使用阿姆斯特丹犹太人历史纪念馆的资料库。荷兰剧院纪念堂的萨拉·费拉本德向我讲述了剧院历史上的一些惨痛的事实。我在华盛顿特区的美国犹太人大屠杀纪念馆里的同事萨拉·布隆菲尔德与弗雷德·泽德曼给予了我不懈的灵感和鼓励。一如既往,我要向所有奉献毕生精力,只为守护在大屠杀中丧生的六百万生灵的记忆的人表示深深的敬意。

约阿夫·奥伦给我上了一堂胆战心惊的马伽术课,但他并未让它变成致命的武术,他优雅的动作更像高贵的芭蕾。杰拉德·马隆向我讲解了伦敦政府的窃听权限,带来了必要的欢笑。阿莱·戴与汉克·戴夫妇慷慨地同意让我在他们漂亮的家中举办又一场情报机构高层会议。玛格丽特·帕特与安德鲁·帕特夫妇则代替加百列坐了十二个小时的飞机,前往阿根廷。

在准备期间,我阅览了几百本书、几百篇报纸和杂志文章,以及几百个网站。数量太多,无法在此一一列举。但有几本书我必须提及。我必须感谢雅各布·布莱塞、黛博拉·多克、戴安妮·L.沃尔夫、琼·齐格勒、伊莎贝尔·文森特、汤姆·鲍尔、马丁·迪安、林恩·H.尼古拉斯、大卫·切萨拉尼、尤琦·戈尼、斯蒂夫·科尔和大卫·奥尔布赖特等人的博学与报道。感谢《纽约时报》的大卫·E.桑格和威廉·J.布罗德的模范行为,正是他们披露了伊朗看似无可抵挡的向核武国家迈进的步伐。他们旁征博引、内容细致的报道成为我珍贵的参考材料。科学与国际安全研究院以及威斯康星核武控制项目所发布的权威性报告也给予了我巨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