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收养(第3/4页)

裴舒窈点头:“我们有好几个备选,这是我们看的第一个地方,还是先上山看看再说。我们是准备种药草的,这山树木长得好,不一定适合种药材。”

听到陆则和裴舒窈的说法,那几个中年男女对视一眼,都不再多说,怕再说下去这两只看起来少不经事的肥羊被转让价吓跑了。

知道签合同时肯定要他们在场,老人的养子养女也没坚持跟着上山。他们都四十出头了,想爬山有些吃力,还是让老人自己带着人去看算了。

一直被挤到外边的老人又被挤回陆则和裴舒窈身边。

陆则先进育苗基地看了一圈,虽然里面已经荒弃,设备也被搬空,但基本的布局还在,稍作修缮之后可以用来培育药草苗,非常方便。

看完育苗基地,剩下的就是看山。

到了山上才发现,这虽然不是个景点,沿途却都依着山势精心设计过,路很好走,树木明显也经过修剪和移栽,布局自然又巧妙,可见这是两位老人为自己准备的养老地。

只是老来失伴来得太突然,两个人对此都毫无准备,一个没交代好育苗基地的事务就去了,一个根本还没想过怎么接手妻子留下的一切。

陆则和裴舒窈跟着老人走到半山,对山上的情况非常满意,很多树林不必砍伐也能利用起来,种植一些喜阴药材,比如很多山参就适合长在林下;至于必须迁走的树木,陆则也已经有个去处安排给它们:他们的私人图书馆和实验室那边基本装修完毕,但绿化还没有好好搞,挖一些老树移栽过去应该很不错。

陆则把对山林的初步规划和老人讲了讲。

简单来说就是不会破坏太多原有植被,不得不拔除的也会让它们在别的地方继续生长。

老人听着陆则的话,眼眶不由得湿润了。

妻子费心费钱收养的儿女个个只想着分钱,眼前两个年轻的孩子明明是外人,却愿意替他妻子保全这片山林。

别人家的孩子那么好,自家的却是那副模样,难道真的是他们不会教孩子?

想到自己的木讷寡言,老人叹了口气,忍不住痛恨自己的性格。

走了这么久,老人也有些累了,在一块石头上坐下边歇息边和陆则两人说话。

陆则和裴舒窈虽然体贴地什么都没问,他却忍不住说起了这些年发生的事,说起妻子去世后的种种,最后忍不住落下两行老泪。

陆则和裴舒窈一直耐心听着。

资助学生或者收养孩子这种事,确实不一定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每个人的资质不同、性格不同,决定了他们各有各的未来,有时候父母师长不怎么尽责,依然能养出人人艳羡的“别人家孩子”;有时候父母师长尽自己所能给孩子提供他们需要的一切,孩子还是长歪了。

别说养父母,就是亲生父母也没法确定自己教养出来的孩子有能力、有良心。

裴舒窈说:“《韩诗外传》里有这样一段话:‘春树桃李,夏得阴其下,秋得食其实;春树蒺藜,夏不可采其叶,秋得其刺焉。’意思是春天种下桃李,夏天可以享受它带来的荫凉,夏天可以享用它结出的果实;可春天要是种下蒺藜,不仅夏天没法乘凉,秋天还得面对一片利刺。这说明培养人需要先进行挑选,但是你们当年是无人抚养才好心地收养了他们,当时他们大多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有了相对固定的观念和性格,你们既没有办法从他们出生开始教育他们,也不可能挑拣着孩子选择性收养,他们会这样不是你们的错。”

孩子没法挑选自己的父母,父母也没法挑选自己的孩子,影响一个人成长的因素实在太多了,孩子不长进不成器父母确实要反思,但也没必要把所有过错揽在自己身上。

老人听了有些讶异地看着裴舒窈,《韩诗外传》是汉代韩婴的著作,很少有年轻人会去读,裴舒窈看着年纪那么小,引用起里面的内容来却信手拈来,让他有点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