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璇玑心 3(第2/5页)

裴玄静觉得,宋若华和宋若茵都曾出于某种原因言不由衷,但宋若昭却是将自己整个地伪装了起来。所以她虽生得最美,却拒人于千里之外。也许,这就是她所谓的“守拙”?

裴玄静决定单刀直入:“四娘子,圣上给我三日期限破案,今天是最后一天了。明天,不管怎样我都必须面圣陈清案件的结论。”

“炼师有答案了吗?”

“有。”裴玄静道,“四娘子昨日派人送到金仙观的偶人,是一条关键的线索。”

宋若昭淡淡一笑。

裴玄静说:“正是从这个偶人上面,我已经确切地知道大娘子是怎么死的了。所以今天特来向四娘子致谢。”

“炼师不必如此,澄清案情也是我的心愿。”

裴玄静点头:“关于三娘子、杜秋娘和大娘子的死,明天我都会如实禀报圣上。不过,还有一件事,在面圣之前,我想先听一听四娘子的意见。”

宋若昭沉着地看着裴玄静。

“话,还得从《璇玑图》说起。”裴玄静取出宋若华扶乩时用的《璇玑图》,平铺于案上。

看到大姐的这件遗物,宋若昭的脸上隐现痛楚之色,墨珠般的双眸也浮现了泪光。裴玄静盯着她伸出的手,轻轻摩挲到织锦中央的空洞处。

“璇玑无心胜有心,大娘子扶乩那天,曾说了这么一句话。”裴玄静说,“当时我以为,她是在剪去《璇玑图》中央的‘心’字之后,用这句话来自我宽慰的。但我现在知道了,其实大娘子另有深意。”

宋若昭低垂眼帘,默默无语。

裴玄静又取出一张纸来,在宋若华的《璇玑图》旁展开。宋若昭没有抬头,但发髻上玉簪垂下的珠璎珞却微微晃动起来,暴露了她越来越急促的呼吸。

考虑再三,裴玄静没有将聂隐娘劫得的《璇玑图》原物带来,而是将其临在一张纸上。不同丝线所绣的字,以不同色的笔写出。虽非实物,意思无差。

裴玄静说:“我原来竟不知,世上存有两种不同的《璇玑图》。一种为八百四十一个字,中央是一个红线所绣的‘心’字。另外一种为八百四十个字,中央无‘心’,就像我录在纸上的。除了中央的红色‘心’字,其余的八百四十个字,两种《璇玑图》也有所差异的。所以大娘子所说的‘璇玑无心胜有心’,可能指的就是这两种《璇玑图》,对吗?”

宋若昭抬起头来,迷惘地说:“炼师,我从没见过这种无‘心’的《璇玑图》,我也不知道大姐的话,究竟是否有你说的意思。”

“那好,四娘子且听我说吧。”

将开口时,裴玄静忽然感到一阵恍惚。这已经是自己第几次在柿林院中分析案情了?过去的每一次,似乎都有突破性的进展,但紧接着便是可怕的死亡。她还从来没有碰到过这样的案子,似乎自己每前进一步,所带来的不是真相大白,而是更为残酷的罪行爆发。

她只能衷心盼望着,这将是最后一次。无论如何,明天,她都必须去向皇帝汇报调查的结果了,但愿那将是整个案件的终结。

裴玄静说:“在我得到无‘心’的《璇玑图》后,将它与我们所熟悉的有‘心’的《璇玑图》做了对比,我发现两者有许多不同之处,但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且,两相对照的话,我竟更喜欢无‘心’的《璇玑图》。从八百四十字的无‘心’《璇玑图》中读出的很多诗句,都颇有古风。其中有不少引自《诗经》,比如‘君子好逑’,出自《关雎》;‘岂无膏沐,谁适为容?’一句,出自《伯兮》;‘南有乔木,不可休思’一句,出自《汉广》;‘采封采菲,无以下体’,则出自《谷风》。还有这首诗:‘召南周风,兴自后妃。楚郑卫姬,河广思归。咏歌长叹,不能奋飞。弦调宫征,同声相追。’引用了《召南》和《卫女》……总之,从风格来说,无‘心’《璇玑图》中的诗句古朴优美,很让人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