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第四章

十月底的一个星期日,费多特·博多夫斯科夫赶着车到镇上去。

他用口袋装了四对喂肥的鸭子,在市上卖掉;在铺子里给妻子买了一块花布,已经准备要回去了(一只脚蹬在轮缘上,拉着马颈上的结绳),这时候,有一个不是本镇的陌生人走到他跟前来。

“您好!”他向费多特打招呼,黝黑的手指头在黑帽檐上碰了碰。

“您好!”费多特在等待着下文,眯缝起加尔梅克人的眼睛,带答不理地说道。

“您是哪里人?”

“我是外村的人,不是本镇人。”

“您是那个村子的人呀!”

“靼靼村的。”

陌生人从侧面的口袋里掏出一只银烟盒,盒盖上刻着一只小船;他一面请费多特抽香烟,一面继续问道:“你们的村子很大吗?”

“谢谢您,我刚抽过啦。我们的村子吗,是一个很大的村子。少说也有三百户人家。”

“有教堂吗?”

“当然有啦。”

“有锻工吗?”

“是打铁的吗?也有打铁的。”

“磨坊里有钳工车间吗?”

费多特勒了勒乱挣的马,很不高兴地打量了一下那个人脑袋上的黑帽子和他那张蓄着短短的黑胡子的大白脸上的皱纹。

“您要干什么?”

“我正要搬到你们的村子里去住。刚到镇长那儿去过。您是空车回村子去吗?”

“空车。”

“能把我带上吗?不过不是一个人,还有老婆和两个箱子,大约有八普特重。”

“可以带上。”

讲好了两个卢布的车价,费多特就把车赶到做面包圈的弗萝西卡那里去,雇车的人就住在她家里。他把一个瘦弱的、淡黄头发的女人安置在车上,又把两只铁皮箱子放在车后头。

他们离开了市镇。费多特咂着嘴,用毛鬃绳抽打着自己那匹不很壮实的马,不断地扭动着后脑勺扁平的方脑袋:搭车人引起了他的好奇心。他们安静地坐在他身后,一声也不响。费多特先向男的要了一支烟抽起来,然后就开口问道:“你们是从哪儿搬到我们村子里来的呀?”

“从罗斯托夫。”

“是在那儿生养的吗?”

“您说什么!”

“我问您是什么地方的人?”

“啊——啊,是的,是那儿的人,罗斯托夫人。”

费多特抬起古铜色颧骨的脸,向远处草原上的野草丛望去:黑特曼大道一直伸延到转弯的地方,费多特那老练尖锐的加尔梅克人眼睛隐约看见离大道约半俄里的地方,山坡上褐色的衰草堆中,有几只野雁的小脑袋在晃动。

“可惜没有枪,否则,赶过去打两只野雁多好。看,它们在走哪……”他用手指头指着,叹了一口气。

“我看不见,”搭客眨着那深度近视的眼睛,坦白地说。

费多特目送着野雁走下小山沟,便转过脸来打量搭客。他中等身材,很瘦,那两只紧靠着肉滚滚的鼻梁的眼睛里闪着狡猾的光芒。说话的时候总是不断地笑笑。他的妻子裹着一条毛线头巾,正在打盹。费多特看不清她的脸。

“您干吗要到我们村子里来住啊?”

“我是个钳工,想开一家小作坊,我还会做木匠活。”

费多特怀疑地打量着他那两只大手,搭客看到这种眼神,又补充说:“同时我也是辛格尔公司的代理人,推销缝纫机。”

“请问尊姓大名?”费多特很感兴趣地问道。

“我姓施托克曼。”

“大概不是俄国人吧?”

“不,是俄国人。我的祖父是拉脱维亚人。”

在很短的时间内,费多特已经知道钳工约瑟夫·达维多维奇·施托克曼从前在“阿克塞”工厂做工,后来又在库班的什么地方呆过,再后来,在东南铁路的修理工厂里做工。此外,欢喜问长问短的费多特还探听到这个外来人的许多生活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