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东山(1)(第7/9页)

直接的结果就是,大汉的国家维持并不依靠奴隶!

匈奴则不同,整个国家更偏向古老的奴隶制。匈奴人本身的职业是‘战士’,虽然也会有自己放牧、自己生产食物,但那都是不用打仗的时候对自身劳动力的利用。而真正进行生产的是属于这些战士的奴隶!

在这一点上,游牧民族是一脉相承的,直到封建社会晚期的女真族,就是后来建立了清朝的那个,也是如此!所以才会有规模那样庞大的‘包衣’。对于他们来说,奴才就是非常重要的财产!打仗就是为了抢地、抢人口!

每次打仗都像是一次生意,这就是他们的职业。只要打赢了,每个战士就可以得到相对应的土地和人口,这些人口会在这些土地上为他们生产。无论是放牧还是种田,总之就是供养他们。

中原文明肯定觉得北方游牧民族这是抢劫,但对于北方游牧民族来说他们真不这样觉得,这完全就是他们的生存方式啊!这就像是大自然中的猎食者不会觉得自己捕猎咬死了一只羚羊有什么问题。

这种认知前提下,匈奴怎么可能会向大汉卖奴隶呢!

然而,旧有的一切都是用来打破的!别以为人类很聪明,如果真的那么聪明,这个世界上怎么可能出现利令智昏、杀鸡取卵这样的蠢事?

对于匈奴来说,卖奴隶就是杀鸡取卵,但原本不做只是因为利益不够而已!一旦好处给到位,他们是会被好处冲昏头脑的!

比如说这个冬天非常难熬,如果过不去这个冬天,就算留下所有的奴隶又有什么用呢?首先要把眼前的难关对付过去啊…就和中原地区的土地兼并一个套路。这种情况下,奴隶被大贵族卖走,然后大贵族和大汉这边的奴隶贩子交易…一切都安排的明明白白。

至于匈奴之后会缺少奴隶…那就打仗吧,就算现在的大汉越来越不好惹了,西域还是自家自留地的。而且草原上还有一些小的游牧部落,他们也不是匈奴人,把他们变成奴隶补充也不错——其实匈奴内部自己也不团结,匈奴只不过是许多部落的总称而已,各个部落缺奴隶了,内部冲突一番,死道友不死贫道,这样的事往年灾年难熬的时候又不是没做过!

只要把握好尺度,不被王庭抓典型,什么麻烦都不会有!

如今大汉和匈奴打仗越来越占优了,这也有利于匈奴奴隶引进——打赢了肯定是有俘虏的。俘虏的处理办法有很多,直接杀了报战功可以,送到长安献俘,然后再由皇帝下旨或杀或赦也可以(杀了是扬威、复仇,赦免则是体现仁德,总之都有话说)。

另外还有别的处理方法,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而自从奴隶贸易起来之后,直接杀掉的处理方式就急剧下降了,除了少数送去献俘的,都被卖给奴隶贩子了。这种买卖是公开的,报给朝廷知道了的,对于朝廷来说,这也算是边军自己解决了一部分养军需求,减轻了朝廷负担,也有利于解决南方甘蔗园、棉花园的用工荒,没什么不同意的。

至于会不会有人觉得这不人道(儒家等一些学派确实不太支持奴隶,虽然这并不妨碍这些人家里用奴婢…),只能说这个时代还比较粗放,各方面都是。说是尊礼,其实很多礼都已经丢失了…权力可以压制住一切。

对匈奴这样处理,就算有人颇有微词,也立刻被别的声音淹没了——反正那是夷狄,夷狄根本就不是人啊!这么处理没毛病!更何况那可是匈奴,一直在边境地区烧杀抢掠的匈奴,即使是用最朴素的情感来看,也不应该可怜他们吧?

古人可没有人道主义这种概念…

对于军队,他们也乐意做这样的事。虽然说是上报了朝廷,但那只是因为规模太大,不上报也瞒不过去而已。实际上,交易的具体规模肯定和上报的不同…也就是说,军队得到的比外界知道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