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葛覃(8)

刘彻听陈嫣说组织人手整理、总结、给经典做注,是很有兴趣的。

和后世有钱有势的人热衷于公益、文化产业一样,这些看起来并不赚钱,甚至是负担的产业其实可以给自身带来很大的好处!不排除有些人是真的不求回报,但绝大多数是看中了其中的收益才选择入伙的。

在当今这个时代政府在文化上面花钱,这绝对是看的到收益,并且非常有必要的。

这涉及到一个社会学的问题。

很多人觉得宗教是一种落后的存在,其本身并没有多大的意义…这显然就有失偏颇了。事实上,在人们探索能力还很弱的古代,正是依靠宗教才建立起了最初的国家秩序。

在华夏,封建社会并没有受到‘神权’的多大影响,‘皇权’一直凌驾于一切之上!但并不能因此说,华夏的社会稳定就是自己自发如此的了。事实上,神权依旧在发挥作用,皇权则更加强势…而思想文化本身也是社会□□的一个方面。

一个封建朝代,思想文化大兴,本来就是繁荣盛世的象征!而标志性的事件往往就是修史、编书之类。

如果可以的话,当权者都是很愿意组织这种事的。只要能够顺利完成,这些参与这项工作的读书人不免要说皇帝的好话…总不能在这一代皇帝之下完成了这样重要的工作,回头就骂老板兼赞助人吧?

而这些人往往也是古代社会里最有话语权的一群人,他们的评价不仅可以在当时发挥作用,还可以留在历史上,在长久的未来依旧发挥作用。

另外,就算不说这些人,只说文化工作本身。如果成果做出来了,肯定是要宣传的,史书上也是要记一笔的…这些都是发着金光的功绩啊!说来有些不公平,或许拼死拼活和敌国打仗、在国内搞各种民生建设,也比不上搞思想文化工作有存在感呢!

别以为皇帝就没有‘绩效’压力了,实际上是有的!

且不说身为一个人,多少都有点儿上进心,想要做出一番事业证明自己。就算从非常实际的角度出发,人也是希望自己的各种待遇能够好一点儿的。皇帝活着的时候待遇由自己说了算,只要没有玩儿脱了,丢掉了祖宗江山,基本上是差不多的。

但是死了呢?即使是皇帝,死了也是‘人走茶凉’。

谥号是好还是坏,有没有庙号,历史上的评价…这些全都看活着的时候的表现!

特别是现在还是汉代,谥号且不说,至少庙号是非常严谨的——到后来,基本上是个皇帝都有庙号,且因为谥号越来越长,很多皇帝干脆以庙号称呼了。汉代皇帝的庙号卡的非常严,共同开创了文景之治的两代皇帝,汉文帝有庙号,汉景帝就没有…

人家实行的是名额制…

现代人或许可以洒脱面对,不在意一些身后事,但对于古人来说,意义就完全不同了。

还有,思想文化工作做的好了,是非常有利于社会进步的。

做这个工作的过程,其实也是知识分子确定一个‘标准’的过程。不管怎么说,有标准总比没有标准要好。

总之,做思想文化工作是个好处多多、收益多多的事,如果有可能的话,稍微有点儿想法的皇帝都会在这方面下功夫。历史上的刘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扶持公羊学派上位,其实也可以归类到这一类工作里面。

只不过,这种工作也不是想做就做的。特别是陈嫣所言的‘编书’的工作…这让刘彻想起了当年的稷下学宫。

当年稷下学宫建立,有大量的学界巨擘参与其中,于是一时之间天下英才汇聚。在这个过程中,也做了相当多的学术思想整理工作,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就是一次编书、汇总。

稷下学宫旧事是怎么做起来的?第一,得国家富强。当初如果不是齐国这样的东方大国倡导,换成是一个小国,有几个大佬会搭理?恐怕还要担心这个小国会不会在学宫建立的过程中消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