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个中滋味(第4/7页)

陆大哥也好不到哪里去,被编在秋收队里累了一个秋收,又瘦又黑。结果秋收结束,县里又下来新的任务,要求各公社、各大队出劳力去修新的水渠。陆大嫂直接以后,直接同意大队让他继续去干活儿。出夫一天十个工分,大队额外补贴五个,这样家里劳力多的就愿意去。

陆大哥赚的工分自然全都划在他自己的户头上,分秋粮的时候也是分给陆大嫂的。

分出来的兄弟三个按村里养老规定给陆老太和陆老头凑了工分,保证他们一年360斤的口粮标准。

陆老头自己还挣工分,不需要补贴,也就补贴陆老太的,分摊下来并没有多少。

可陆心莲的却没人给她补贴,她回来这阵子一天挣四五个工分,连她自己的口粮都赚不出来。

这下子,母女俩尝到了前所未有的憋屈。

尤其看着林菀家过得越来越好,简直是对他们**裸地嘲讽。

陆正霆从好几个大队给林菀买了十来斤羊毛,送来的时候都去油脂处理过,洁白蓬松,直接纺线染色就可以。而他托沈飞买的两台收音机和电池也到了。

林菀骑马给娘家送了一台收音机,把羊毛也拿去让林母织毛衣和毛毯。

原本以为秋收结束医务室会没事儿干,谁知道却一下子忙得脚不沾地。

豆花被确诊痄腮以后,村里又有好些孩子得了,同时附近几个大队也很厉害。痄腮虽然不治疗也能好,但是有些孩子高烧不退会并发脑膜炎。本村赤脚大夫处理不了,就请金大夫和林菀去帮忙。

忙了十来天这一阵风才差不多过去。

今年节气关系,九月中就立冬,天冷得早,大部分社员就没什么农活可干。

社员们闲下来,之前因为忙碌而忽略或者压制的病痛也开始显露出来,不少人来医务室挂号。

有祛风湿的药和止痒药等,那些风湿患者以及各种过敏、荨麻疹病人都好对付。

不过妇科病、各种伤筋动骨、肌肉劳损等也相当麻烦。

全村妇女,只要是生过孩子的,几乎都有一定程度的妇科病。只要不影响生活,大部分妇女会忍着,实在有些厉害了才会去看大夫。以前是男大夫,再不舒服她们也忍着或者自己弄点什么洗洗,现在有女大夫,她们也愿意跑医务室挂号看病。

还有一些咳嗽、喘不动气或者什么毛病的老人,以及干活伤筋动骨的劳力,每天都把医务室挤得满满的。

病患多也是带学生实习的好机会,正好有李金玲和王芳芳两个实习大夫,林菀就带着她俩一起学。

赤脚大夫不需要太高的学历,也不需要懂太多医学知识,很多都是熟能生巧、见多识广。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各种病都有固定的治疗套路,有经验就算合格的赤脚大夫了。

李金玲和王芳芳做林菀的助手加学生,两人也累得够呛,但是怕林菀笑话所以咬牙坚持。

这日快到中午的时候,两人本来要下班的,结果又结伴来了两个妇女。林菀那边有个来看腰腿的,而且俩妇女以前来过她心里有数就让李金玲和王芳芳自己检查写好病症情况然后判断用药。

李金玲的脸色越来越难看,也实在太欺负人了,这都下班了还不让她们回去吃饭。这天越来越冷,一会儿不吃那饭就凉得透透的。

再者她一点都不想帮忙看什么妇科病,她们可是未婚的黄花大闺女哎,谁要给那些乡下妇女看病啊。

脏不脏呢。

她忍不住跟王芳芳嘀咕,“她肯定是自己不想看才让我们来看的。”

王芳芳比她小两岁,但是对学大夫比她有积极性,她反而觉得林菀跟传说的和刚接触的时候不一样,虽然对她们不冷不热的,但是教东西很认真不藏私,只要她们问的她就教,而且教得非常到位。

她小声道:“她也在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