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你的主场(第2/4页)

参加同学聚会,大多数人是想从同学身上找回自己年少时的影子,互相感慨唏嘘一番。当然也有心怀鬼胎的,想再见一见当初暗恋的班花,想知道当年的校草现在过得怎么样。这些都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

只是参加同学聚会后,你会发现,成为聚会焦点的有时候并不是原来的班花、校草,或者是常年霸占年级成绩第一的眼镜学霸,而是那些能说会道、把同学聚会搞得热闹非常且秩序井然的人。这个人可能原来在班级里是最淘气的那个,也可能是学习成绩总垫底的那个,但这些都不会影响他成为这场谈话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为他在心里把这场同学会当成了自己的主场。

这种人就是有控场力的人。一般来说,能够成为控场的人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第一,要有自信,没有自信也不能从众多同学中脱颖而出。第二,要有逻辑,比如安排老师先发言,再让班长组织大家集体照相,然后大家一起吃饭。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个逻辑在,组织起来才有底。第三,也是很重要的一点,要会控制节奏。聚会进行到各个环节,需要谁出来说几句了,需要向老师敬杯酒了,需要大家来讲几个笑话了,以及聚会结束后谁送老师回家、谁送喝多的同学回家、谁搭谁的车回家,都必须安排得妥妥当当。

所以,靠说话为业这么多年,关于怎么控场我能告诉大家的技巧还真不少,我大概总结了一下,主要包括四个诀窍、两个原则和一个根本点。我先来说说这四个诀窍。

第一个诀窍:谈话要有质量。

说到这个问题,我还是以同学聚会为例。比如,我们今天这场同学聚会的目的如果是来看望老师,那么一切就要以老师为中心。即使同学们中有人混成了上市公司的老总,或者当上了政府的高官,那么他们也要靠边站一站,不能耽误来看老师这件事。这时候,大家谈的主题就应该围绕在老师当年的教导上面,几十年没见了,大家都长大了,可以说一些小时候特别好玩的事情。我记得有一年我们小学同学聚会的主题就是这个,所以当时大家都说了很多小时候跟老师发生的一些趣事。我记得当时我跟老师说,上课的时候我还从后门逃跑过呢,老师听了很惊讶,说他压根儿不知道这事儿。当时我们的教室特别大,前面后面都有门,有时候我听课听得犯困,就会偷偷从后门溜出去玩一会儿。老师听了这话就说:“我那时候怎么没发现你这么淘气啊。”大家听了也都觉得很好笑,也都纷纷开始回忆自己当年干的一些坏事,只为博得老师一笑。在这样的气氛里,大家聊得非常轻松愉快。

有时候,我们聚会除了要跟老师、同学叙叙旧以外,可能还会有一些特别的目的,这时候,谈话质量的好坏也关乎着这个目的是否能达到。比如,在同学聚会的时候,大家说到了现在社会比较乱这件事,人和人之间很难相互信任,于是有人就提议说,同学们一起做一家公司,大家都入股,从小一起长大,一个老师教出来的,起码不会有坑蒙拐骗。如果一个好的谈话组织者,也就是一个能够控场的人,这时候会怎么做呢?他不会像其他人一样脑子一热,就把这事儿拍板了,至于接下来怎么做一点儿概念都没有。他会在同学中发掘可以管理公司的人,比如得找一个对公司法、税法、会计法都有一定了解的人,还得找一个懂市场的人。当然,如果有手里有现成的生意可以跟同学们一起分享的人自然更好。把这些问题都调剂好了,才有可能达到最初的目的。

第二个诀窍:善于总结。

其实生活中,主持这个行业离大多数人都比较远,即使参加同学聚会,一年也就一两次,谁也不能把同学会当成日子来过不是?所以大多数的人在一起谈话,可能跟主持节目无关,跟同学聚会也无关,就是几个人坐在一起聊聊天、喝喝茶、吃吃饭。那么这种时候谈些什么呢?这个问题的确有点难。我也经常参加这样的聚会,没有主题,可能就是几个人想尝尝一种茶好不好喝,可能有个人会带来一把古琴弹一弹,大家基本也听不懂,然后大家还会在一起吹吹牛。聚会结束的时候,有的人会说,这是一个难忘的夜晚,多半是违心的;有的人则会说下次再也不来。其实,从一个职业说话人的角度来看,我觉得这场聚会的组织者在控制谈话这方面是有所欠缺的,所以才会导致大家产生了不好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