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第3/6页)

K和他的手下制作的十件作品,和陶艺家提供的十件未发表的作品放在专家面前。专家拿起这些作品仔细检查,想要分辨到底哪一件是机器人制作出来的。

鉴定结果通过网络实时公布。神乐至今仍然可以回想起当时画面上出现的文字。

结果是——专家鉴定团的命中率为百分之四十八。

因为真品和赝品各半,即使闭着眼睛,也有百分之五十的概率可以说中。这样的结果等于宣告无法鉴定真伪。

参加鉴定的专家将责任推卸给陶艺家。

“现在的陶艺家缺乏个性,虽然能够制作出漂亮的作品,却感受不到人情味,难怪会轻易遭到模仿。以前的陶艺家制作的作品,有着绝对无法模仿的个人风格。这次的结果虽然令人遗憾,但也只能真挚地加以接受。”这番话出自有四十年经验的艺术品经销商之口。

也有人说:“通过这次的事情深刻体会到,不是机器人优秀,而是人类越来越接近机器人。”

一部分媒体也刊登了K的看法:“这是理所当然的结果,我完全不感到惊讶。”

这个结果震撼了美术界,因为试验证明就连专家也无法辨别机器人做的赝品,也因此导致大众对陶艺品的信赖度一落千丈。这种现象很快就波及了其他美术工艺品,几乎所有作品的价格都暴跌。一位画家心急如焚地表示:“绘画和原本就可以用机械制作的工艺品不同,画家的作品融合了复杂的构思,机器人不可能制作出赝品。”也引起了工艺家的反感。

神乐昭吾对这种状况感到震怒,他的愤怒针对那些落败的鉴定师。

“真是太丢人现眼了,竟然无法分辨出人类精心制作的作品和机器制作的东西,难怪艺术爱好者会感到心灰意懒。”

昭吾认为K和他的同伙的行为亵渎了热爱艺术的心。

“艺术会在接触作品的人心中结晶,就连当事人也无法说明为什么会感动,被哪个部分打动了心。正因为这样,艺术才尊贵,才能够丰富心灵。但是,艺术仿冒品横行,就会影响真正的艺术在人心中结晶的能力。这是非常严重的罪,绝对无法原谅。”

昭吾通过媒体向K下了战帖,他豪迈地宣言,无论模仿多么巧妙,他一定可以辨别出自己作品的真伪。

但是,K回答说:“已经没这个必要了。”他似乎对于在之前的鉴定对决中,证明了自己的高度技术感到满意。法院也认为再度对决没有意义,所以并没有表现出支持昭吾的态度。

昭吾正为此感到焦急不已,某家电视台主动找上了门,声称有好几件据说是神乐昭吾制作的陶艺品,能不能请他亲自鉴定真伪。

昭吾对这个邀请面露难色。因为他担心观众认为是电视台的节目,无法相信结果。因为观众可能会猜想,电视台方面事先告诉了昭吾鉴定对象的真伪。

“会怀疑的人,无论采用任何方法,都会抱持怀疑。”电视台的制作人说道,“我们会用非常严谨的态度制作这个节目。老师不必想太多,只要专心鉴定就好。观众并不傻,只要我们认真做好节目,他们一定能够感受到。”

这番话让昭吾下了决心。

那是神乐小学五年级那一年的夏天,他有生以来第一次走进电视台的摄影棚。如果是平时,他一定会因为好奇四处走动,但那一天,他一直陪在父亲身旁,就好像守护着准备挑战冠军的拳击手一样,带着期待和不安,默然不语,一动也不动地守在那里。

节目终于开始了。那是现场直播的节目。主持人按照事先排演的方式主持着节目。神乐坐在观众席的角落,注视着父亲认真投入的比赛。

神色紧张的昭吾面前放了三个盒子,他必须找出其中的赝品,但是电视台方面并没有告诉他其中有几件赝品,昭吾也认为没必要事先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