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第3/5页)

“轻水反应堆的蒸汽发生器的细管也是这种东西吗?”汤原轻轻晃了晃手中的细管,问道。

“直径还要小一点。外径约两厘米。厚度极小,也就是两毫米左右吧。是同样的材质。”

“是吗?那细管的检查如何?新阳跟一般的核电站不一样吗?”

“不,基本上一样。都是进行非破坏性检查。”

“非破坏性检查?”

“就是涡流探伤。”

“啊,是那个啊。就是钢管厂家经常弄的那个玩意儿吧?”

“原理你知道?”

“大致上。就是使用电桥查验电感变化吧?”“嗯。”

“原来三岛你对于这种检查方法也有所涉猎啊?”

“算是吧。用探伤线圈进行反复测试。”

“怪不得呢。”汤原点点头。

“怪不得?”

“我是说刚才提到电磁感应线圈的事。怪不得立刻会想到那个。”

“或许是吧。”

金属等导电物质被施加磁场时,如果磁场的强弱发生变化,就会因电磁感应而产生电流。这就是涡电流。所谓涡流探伤就是对被检物的不同位置施加强度相同的磁场,通过查看所产生的涡电流来发现瑕疵。如果涡电流有差异,那就说明所探的两处必有一处有瑕疵。

要施加磁场就要使用缠有电线的线圈,并接通交流电,接近所要探测的部分。在核电站现场,这种线圈一般称为探针,使用的是一百千赫与四百千赫这两种。如果频率低了,能够检查到内部的灵敏度就会下降。相反,如果过高,虽然灵敏度提高了,却只能检查表面附近。

“探伤线圈有多大?”汤原问道。

“直径比管的内径要小数毫米,长度差不多有数厘米吧。如果把这种东西通到管内,就会在有瑕疵的地方发出信号。”

“细管的长度呢?”

“八十米左右吧。”

“八十米?就一根?”汤原瞪大了眼睛。

“一根,而且弯弯曲曲的。探伤线圈就是在里面钻来钻去。”

“听上去似乎有点难啊。”

“说白了,是费了点事。”三岛苦笑一下,“坦白说,实验过程中还发生过线圈不动的情况呢。因为把好几根细管给焊接到一起,结果线圈钩到了焊珠上。”

“听起来倒是有这种可能。”

“从事生产制造的人或许能这么说,可一向怀疑新阳的人们就没有这么宽容了。”

“怎么,连这种情况都公布了?”汤原颇感意外。

这也是技术人员的感想吧,三岛想。“是内部的人泄露的。因此,正好给了反对派绝好的攻击材料。”

像探伤线圈被钩住之类,只要稍微完善一下,立即就会解决。可反对派顿时群起攻之,就像这件事是重大设计失误似的。说是都隐瞒到了被内部告发的地步,绝不能原谅。对于三岛等人来说,实验中出现试行错误是家常便饭,根本就无法忍受那种把失误一一上报的做法。

“那发现瑕疵之后怎么办?”

“一般是堵住管子,若是轻水堆就多进行修补。最近使用人造纤维的激光焊接技术取得了进步,所以已不是多么困难了。可新阳的情况恐怕很难修补。”

“唔。大致上明白了。”汤原抱起胳膊,“坦率地说,我并不觉得足够安全。”

“是吗?”

“我曾听说,涡流探伤器所能发现的瑕疵大小是有限度的。”

“这一点我无法否定。要通过弯曲的管子,线圈与管的间隙必须达到一定的宽度。可间隙越大,探伤能力就越小。而要想发现小的瑕疵,就需要更窄的线圈,而且要达到一定圈数。正因为必须精确地缠绕导线,产生极限也就在所难免。”

“也就是说,小于这极限的瑕疵检查不出来,对吧?这种瑕疵在下次检查前有进一步扩展的可能性吧?”

“也不能说没有。材质退化之类问题在涡流探伤时也无法发现。不过,这些瑕疵不会发展到引发重大事故的程度,而且在下一次检查中肯定会被发现——就是这样一种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