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4 章(第4/9页)

这事,必定是有人打算对太子下手,陷害太子了。

丞相如此一分析,坐不住了。

他先让亲属传信去东宫,信中隐晦提及此事。

太子当夜回信,声称自己绝对与此事无关,舅舅不要误信小人谣言。

丞相这才彻底放下心来。

他怕到时候皇帝也查到此事,治太子与胡商相勾结的罪。太子的确与此事无关,但难保有人要嫁祸于他啊!于是丞相当晚便进了宫,决定先发制人地将此事告知皇上。无论是谁下的这盘棋,先将太子摘出来就是。

这事,陆唤借由丞相之手,终于捅到皇帝那里了。

郴州穷乡僻壤,缺吃少穿,郴州知府次子在功名和金银之间选择了后者,带着仲甘平给他的一包银子,连夜离开了京城。必须让他这样的人与那胡商对上,却战战兢兢地示弱,丞相才会起疑,才会去查。他是陆唤抛出的一道饵。

这晚,皇帝震怒。

震怒之一是居然有人胆敢在天子脚下勾结胡商大量洗钱吞私。震怒之二是五皇子与大理寺查案,没捉到真正伤人的人,却捉了几个替死鬼回来,竟然有人胆敢在皇城的眼皮子底下偷梁换柱。震怒之三是此事显而易见并非那么简单,肯定涉及皇子们之间的厮杀陷害。

皇帝先革了五皇子与大理寺调查此事的权限,令自己身边的御林军首领亲自去查。

本来只是一件小事,却陡然牵扯出这么大的一件事来,一时之间,京城官员人人自危,生怕站错了边。尤其是五皇子政党的人。即便胡商背后的不是五皇子,但五皇子查案不力的罪名是躲不了了。

五皇子在金銮殿上脸色不大好看。

但此时正触皇帝霉头,没有官员敢上前宽慰。

……

皇帝这边查着案,京城中有些官员摸着风声,忍不住偷偷摸摸地上门拜访陆唤。

毕竟,先前觉得最有希望登上那个位置的,不是太子就是五皇子,但这件事情一出,却让人衡量之下觉得不动声色的九殿下可能才是希望最大的。

即便不能如镇远将军等人一早便站了他身后,但临时抱佛脚、或是亡羊补牢地去逢迎一二,或许也能起到作用呢。

只是九皇子府一律不见。

陆唤对此事置身事外。除了上朝、处理政务,便是待在寝殿内去宿溪那边。

而每每此时,对外宣称自然是倦了早些歇下了。

或许是他睡觉的次数实在太多,不知怎么的,京城逐渐传出来九皇子从小被养在长春观,身体虚弱,面色苍白,再加上在北境负伤未愈,终日气力不足……

这消息传出去,京城中打着陆唤主意的贵女们,也纷纷退了几分……再怎么天潢贵胄,未来夫君也不好是个不行之人啊。

虽说这些传闻乱七八糟、荒唐至极,但既然为陆唤提供了便利,陆唤也就让下属们对这些谣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他将这事对宿溪说了,宿溪笑得肚子疼。

宿溪忍不住视线向下看了眼。

陆唤脸有点黑:“……我行。”

……

十日之后,京城中陡发了一件大事,令文武百官震惊不已,沸腾议论。

原来是半月前的流寇一案水落石出。

背后牵扯官员众多,其中以太子为首,竟与胡商勾结,在府中敛财无数!

这胡商在西市数次狐假虎威地伤人,却没有官员去捉拿,因太子帮忙偷梁换柱,让大理寺误抓几个替死鬼。

五皇子查案不力,当真误抓了几个清白之人。如今京城脚下民怨沸腾,请愿之一:让大理寺放了无辜的替罪羔羊;请愿之二: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皇帝为了平息民怒,将那胡商及其从西域带来的人格杀勿论,并夺了太子的掌印,勒令其禁足思过,五皇子办案无作为,罚去俸禄一年!其他有贪污敛财行为的官员,情节严重者抄了九族,情节较轻者削了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