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第2/4页)

这个人情,她不能不记。

见她这么说,阿苗也跟着点头,“到底是姑娘想得周到,我这就带您去。”

以后月月有俸禄,晏骄顿时变得财大气粗起来,转身就去取了三两银子带着。

既然要长长久久的住下去,坐卧起居、衣食住行,总得添置些东西。

外头阳光明媚,还是熙熙攘攘,那么热闹。

以前晏骄总觉得自己像是局外人,很有点儿格格不入,做什么都提不起精神来。但现在再看,却又是另一种滋味,就连路边的野花也亲切多了。

阿苗挎着大篮子,一边走一边为晏骄介绍:“城北多是官宅和读书人,还有一所书院哩。南边商人居多,西边常有西北货商出入,大宗买卖常有,什么牲畜、香料、皮货,多得很哩。对了,平安县冬天又冷又长,少不得要弄件袄子穿呢。”

见她四个方向只说了三个,晏骄难免好奇,“那么东边呢?”

话音刚落,阿苗的小脸儿就红了,含糊不清道:“东边……东边不是好地方,姑娘您可别去。”

红灯区啊,晏骄秒懂。

两人先去了书肆,晏骄要了些笔墨纸砚,想了下,又拿了本入门字帖。

不管是日记还是案件记录,都少不了纸笔,再贵也得买。

阿苗又惊又喜又赞叹,“晏姑娘,您念过书呀。”

正埋头翻书的晏骄嗯了声,又苦笑着补充道:“可惜我家乡的许多文字与这边不大一样,用的笔也不同,得多花些时日适应了。”

繁体毛笔字,真是要命。

也不知要练到猴年马月去,她得先想办法弄点儿炭条应急。

阿苗就笑,“常言道,一通百通,您是会的,再学旁的肯定也快。”

“那就借你吉言,”晏骄笑笑,见她眼巴巴瞧着,略有些艳羡的样子,不由得心头一动,“你想学的话,咱们一同练字。”

“真的吗?您愿意教我?”阿苗惊喜交加的喊道,不过马上又忐忑起来,摇摇头,“还是算了,我这样笨,学不会的。”

晏骄道:“哪里有还没学就说学不会的?我倒觉得你伶俐得很。”

阿苗长了这么大,还从未被人夸过伶俐,顿时觉得胸膛里充满了愉悦的气息,满满的,涨涨的,好像轻轻一戳就要爆开。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别的晏骄不知道,这价钱确实高。

极其普通的文房四宝加一本字帖和《千字文》,就花了小半两银子,心疼的她都快哭了。

反倒是后面去菜市场买菜,物价之低,超乎晏骄的想象。

亲身经历过之后就会更深刻的认识到,绝大多数古装剧里边动辄几十甚至成百上千银子的交易纯粹扯淡。

古时候开采能力低下,一个国家一年的白银开采量才多少?如今民间流通最多的还是铜板。

晏骄一口气将做饭可能需要的油盐酱醋和材料都买齐全了,阿苗在后面疑惑的说:“姑娘,这些东西大厨房里都有。”

晏骄正色道,“既然是我自己的主意,怎好蹭公家的东西。”

以后她肯定也常做,所以不光这些,就算是用的柴火、煤炭之类,也要一点一点的跟厨娘交割清楚,不能让人家吃亏。

阿苗乖巧点头,却还是笑,“姑娘想的也太细了些,就算用能用多少呢?”

“话不好这么说,积少成多,”晏骄摇头,“对了,猪肉摊子在哪儿?”

两人往猪肉铺子去的路上,意外看见有卖螃蟹的,晏骄一下子就拔不动腿了。

“老伯,这个多少钱一斤?”

阿苗小声道:“姑娘,这些东西压称又没什么吃头,外头腿上全是毛,怪吓人的……听说做熟了也有股怪味儿,不好吃呢。”

平安县城并不靠海,眼前的螃蟹是淡水毛蟹,味道自然不如海蟹清甜,但自有它的可爱之处。

本地居民不大爱吃虾蟹,且眼前这一篓子毛蟹又大的大,小的小,并不怎么好看,卖蟹的老伯从大清早熬到这会儿还没开张,也是等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