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67(第3/4页)

国内的时尚革命开始的较晚,在这方面会比国外更欠缺一些。当然,如今国内也不乏很多优秀的设计师造型师服装师,但比率还是较低。

很多在圈内待了很多年的艺人,其实长相以及演技并不比那些当红艺人差,只是缺少一次让大众知道的机会,加上在镜头之中总是太过雷同且没有个性特色的造型妆容,所以无法跳脱出来。

大众与镜头之间,有着遥远的距离,如果连镜头里可以看见的模样都平淡而雷同,又怎么会让人追崇、迷恋以及疯狂呢?

没有人气,红不起来,便只能位处三线。

她的拍摄未必能让大众改变想法,但在时尚摄影圈内却能掀起一股热潮,引发话题性,从而吸引各类顶级品牌的关注,替艺人带来商机,再经由这些后续回馈给大众。当众人所看到的艺人无论是日常外貌、代言品牌、衣饰都熠熠生辉时,便是改变的开始。

当这些成功的案例屡次发生,众人眼里的恩萨便再也不是一个普通的摄影师。那之后,即便她所摄影的人物再新再没有名气,也会因为恩萨本身在先期就引起高调关注。

原诩这次大片的四套服装皆由Mick设计,小到一粒袖口,肩膀上的饰品都无一例外出自他手。

照片不全是在摄影棚完成的,苏惟原本也不是拘泥于摄影棚的摄影师。

她的摄影风格很多变,大多游走在复古与光影之间,画面给人一种低调的优雅,在这中间却又透出奇妙的时尚感,魅力往往在不经意间展现。强项是借由景色创造人物情绪,以及强大的瞬间抓拍能力。

曾有权威时尚人士点评她的作品,表示其黑白照的画面人物尤为抢眼,对时尚触觉敏锐,创意无限。总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善于发现以及创造。

也有时尚媒体评价:独特的拍摄习惯和方式令其自如游走于时尚圈内,带来大好名声的同时,也替其带去了无限商机。所谓名利双收,用在恩萨身上恰如其分。

《ZU》的版面专题为:雕刻光影——从凝固时流里挣脱而来的三届影帝。

专题稿为《ZU》主编艾伦冯亲自撰写,造型设计为D&G前首席造型师Elliot,他曾替很多欧美明星做过造型,服装设计为法国殿堂级设计师Mick,而摄影师则是素有“摄影之神”之称的恩萨。

如此大的专题阵容,即便是默默无名的新人也没办法不吸引眼球。

尤其这还是恩萨在沉寂了将近一年之后,首次发出的摄影作品。据闻,其还在同时替亚洲歌后左子倾拍摄了一组□□。两份作品,主角都是中国人,这是不是意味着恩萨已将舞台转向了国内?

而与此同时,原诩二字一度成为各大热搜排行榜单的第一名。

《ZU》封面上的他,一袭欧式复古黑色军装,挺括而笔直的大气剪裁令他看起来硬朗而优雅,充满了男性成熟魅力,衣物上偶尔的金属条纹饰品则彰显出完美的贵族气质。

他站在一片倒塌的废墟前,低头点烟,胡渣沧桑,轮廓优美的五官冰冷而漠然,斜睨侧前方的眸光深邃而锐利,却又似乎在深处隐藏着一丝寂色。

而内页中的其他几张照片,也一概是军系概念,无论是端坐于黑色空间里王位上执军刀霸气凌厉的全身照,还是立于旷野强调神态的近照,再或是单腿跪地无声祭奠的特写,冷硬帅酷也罢,脆弱寂寥也罢。

再者是眼角细致的纹路,下巴以及唇部上方蓄留的胡渣,亦或眉宇间的记录岁月的褶皱,都没有一丝一毫妨碍到他的俊美——那五官细致唯美的令人窒息。

这组照片,引发了来自各界的阵阵热潮。

内页的专题稿,更是写的生动而煽情,将他这曲折多变的三十六年人生,一应诉于其间。

十八岁出道一举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