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争与仁慈(第2/2页)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自然也和马克思的历史哲学有其内部精神之相通处。马克思自己说,达尔文的书,给予了他论历史的阶级斗争以一个自然科学的基础。但在中国人看来,达尔文的创见,似乎也不见有怎样的奇创。因中国根本没有认真主张过上帝创世造物那一套理论。所以中国人骤然看了达尔文的进化论,也不觉得他的伟大的革命性,却只以为事实有如此而已。但其间仍有一不同。中国人只说天地之大德曰生,或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无论儒家道家,都不说上帝造物,亦没有达尔文万物竞存优胜劣败天然淘汰那一套意想。正面说,生是天地大德。反面说,生如刍狗。你生我灭,在天地的不仁与无心中转圈子。因此达尔文心目中的自然,是强力的斗争的。就使如克鲁泡特金的互助论,也依然把强力与斗争做骨子。中国人心目中的自然,却把这一种强力与斗争的意象冲淡了,只觉得轻松散漫,甚至活泼自在。这一层同样可以来分别东西双方的历史观。马克思的历史唯物论,以阶级斗争为其历史发展之主要骨干。而中国人看历史也如看自然般,总是看不起强力,看不起斗争。虽则中国人并不抱着上帝一神、博爱救世等等信念,但总主和平,主顺随,警策人虔敬恪恭。走上不好的路固是轻松散漫,走上好的路,则是活泼自在。儒家在这上又加上了一个指导精神,便是人类相互间的仁慈。那种仁慈,却不定说是上帝的爱,只在人与人间,指出那一番恻怛至诚便是。亦并不是什么宇宙的绝对精神,只是在日常人生物质经济生活上相互间之一种体谅与同情便是。儒家提出此一点人心所与知与能者来领导历史发展。又何尝硬要演绎出一套唯心哲学来。

其实这一种差别,亦可用外面物质条件来解释。西方的地理环境,气候物产,生活条件,经济状况,多在分裂状态中,遂引得他们看宇宙看历史总偏重在强力与斗争。中国的地理环境,气候物产,生活条件,经济状况,常在混一状态中,遂引得他们看宇宙看历史,总偏重在和平与仁慈。最多也只可说双方各得一偏。在生物进化,在人类历史发展中,固有强力与斗争,终不能说没有仁慈与和平。而在中国人传统思想方面说,和平与仁慈终还是正面,强力与斗争只像是反面。纵说强力与斗争是必然的吧,但必然里还该有一个偶然,斗争中还该有一种仁慈。却不该说仁慈中必该寓有斗争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