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避开冲突危险区(第3/6页)

像这样议而不决,持续引发社会撕裂的论题,不只中国有,西方也有很多。举个例子,是否支持女性自主中止妊娠的权利,在美国一直都是非常热门的议题。几乎所有政治人物都被要求表态,而无论支持哪一方,都会失去另外一边的选票。所以在20世纪70年代,夏威夷檀香山市有位议员,为了既回应大众又不得罪立场不同的选民,就使用了“看你怎么定义”的技巧。

他请秘书草拟了一份“回复堕胎问题的通用信函”,也就是说,无论是谁提问,回信都可以这么写,而且保证不得罪任何人。

那么,这封神奇的信是怎么写的呢?第一段话是:“关于我是否支持堕胎,我的立场是这样的,如果您所谓的堕胎,是意指谋杀毫无自卫能力的人,是剥夺最年幼公民的权利,是鼓励年轻人之间胡来,那么,请相信我会毫不动摇地反对堕胎。”

听起来,这是一个很坚定地反对堕胎权的立场,可是别急,后面还有一段话:“如果您所说的堕胎,是指尊重妇女的选择权,是使我们的年轻人可以有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更重要的是,给予所有公民依照自己良知而行动的天赋权利,那么我向您保证,我会坚决捍卫这些权利。”

这两段话合在一起,意思就是“看你怎么定义了”。因为支持和反对堕胎的人,对这件事情到底意味着什么,其实是存在巨大分歧的。既然大家的定义不一样,那你问我支持还是反对的时候,我当然可以反问“你的定义是什么”了。不用担心极端派会觉得这是在耍滑头,因为大多数温和的中间派选民都会觉得这才是理性的态度。

+•延伸思考

世界那么复杂,哪有那么多非黑即白的选项?之所以有时候别人觉得你必须站队,是因为他们的理解太过狭隘,没有看到冲突对方的定义,其实各有其合理之处,至于具体选取哪一方,仅仅是个人取舍的问题而已。

此外,除了被要求站队的时候,任何需要表态,然而确定的答案有可能引起冲突的情况下,你都可以使用这招。比如,有人问你“喜不喜欢×××”,你也可以回答“看你怎么定义了”,因为任何事物都有诸多层面,有些值得喜欢,有些不值得喜欢,只讲你自己的喜好,而不是评价那个对象,就一定不会得罪人。

规定是你能想到的最烂的借口

人很奇妙,

如果只看到规定,

很容易就会觉得不满。

〇•可能遇到的问题

我是一个火车站的工作人员,11:30出发的动车,按规定提前5分钟停止检票,可是有乘客在11:28的时候非要上车,说明明还有两分钟,为什么不能让我上车?跟他说“这是规定”,他反而更加生气,这时候我到底该怎么安抚他呢?

常见的说法:“抱歉,这是规定,我也无能为力。麻烦您配合一下。”

更好的说法:“抱歉,但是11:30是‘出发’时间,而不是最后‘上车’的时间。因为在发车以前,车厢要做最后检查,所以如果要在11:30准时出发,我们就得提早关闭车门、拒绝登车,否则动车就要晚点了。”

?•为什么要这样说

很多在服务行业工作的员工,在面对客户抱怨的时候,为了节省时间,都会用“结果”而非“因果”去回应对方。他们的逻辑是——规定如此,没什么好商量的,这是一个“结果”;至于为什么有这样的规定,反正也不是我定的,你问我干吗?

然而,最让人生气的也正是这个逻辑。不管你说多少次“抱歉”,只要接下来只给出一个诸如“规定就是这样”,或者“这是老板的意思”之类的理由,都只是在重复令对方不满的事,并没有给出解释,而这当然会让冲突越演越烈。

要知道,别人之所以要申述,要表达不满,就意味着他认为规定并不合理,他不愿意接受。也就是说,对方当然知道“规定如此”,而他恰恰是认为这个规定没有道理,所以才要投诉。这时候,越是强调“规定就是规定”,就越是惹人生气。虽然大家都知道,规定不是你定的,但是因为你工作在第一线,有诉求肯定就直接向你反映了。